得了朱家人的建议后,酒楼伙计也已帮着把马车赶到了前门正对的路上。
赶着车去青衿书院,只花了两炷香的时间,远远就见一片砖石墙围起的院落,越过墙隐隐可见正中建筑的飞檐。
中间大门上方高悬匾额,上书“青衿书院”四个大字。
“怪不得是县学,这一大片竟都是书院,看着快赶上县衙了。”
他们来时也路过了寿安县的县衙,所以温野菜才如此咋舌感叹。
“依着穆夫子的说法,若是考上了童生,即可无条件入县学,听说若是考上秀才,连束脩都免了。但若没有功名,如三伢一样的,就得寻一个穆夫子这样的人物,写一封举荐信才好。”
温野菜摸了摸温三伢的脑袋,“穆夫子也算是贵人了,日后可得念人家一辈子的好。”
把马车停好,走近些就能看到书院外墙立了一个很大的告示板,有点像县城门口或是县衙外头的那种木板,上面大多贴的是一些官府告示。
而青衿书院的这块告示板,上面则密密麻麻贴得都是文章。
温野菜和温二妞看这个就眼晕,而温三伢又太矮,于是喻商枝便说让他先看贴在最底下的一排,再抱他起来看上面的。
青衿书院声名在外,趁着这一日来此处看学子文章的也不止他们一家。
不过大多是些少说也七八岁往上数的孩子,温三伢本来就比同龄人长得瘦小,这下在人堆里,简直就是个小豆芽菜。
喻商枝陪着温野菜和温二妞站了半晌,不由说道:“三伢怕是要看一阵子,你在这站着也累,马车上又闷,我看那边有个小茶馆,你们要么过去坐着吃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