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而又示意常凌拿过一本册子,现下还是空白的,问过彭园后,在其上记下了彭园家住何处,最后告知道:“医塾乃是官塾,招生一事需多层遴选,你算是过了初试,到时若是合格,自会有人去你们家里,通知你来上学。”
彭园把这好消息告知了自己的姥娘和吴郎中,那妇人遂又牵着彭园过来,一通感谢。
“若是园哥儿能入医塾,那便是他天大的造化了。”
喻商枝把她扶起,又让常凌将他们三人送出门去。
过后半个月,像这样合适的孩子,又间断着收来七八个。
最小的九岁,最大的十三,都是家里头曾经出过识文断字的人,所以也跟着没做了那睁眼瞎,但后来各色原因,家境败落下来。
好在爹娘或是长辈眼界还在,想着借这个机会,让自家孩子多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只是大多数人还是有顾虑,送来的大都是小子。
到如今也只有彭园一个哥儿,还有一个张苗苗介绍来的贫苦人家姐儿。
喻商枝也知道,有些事急不得一时。
只能慢慢地去改变大家伙的观念,总有一日,女医、哥儿医这等事会变得不再稀奇,女子与哥儿有什么私隐毛病想要看诊,也不必遮遮掩掩,讲究一堆规矩。
这边招生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医塾里也一日满当过一日。
初时到手的是个颇空荡的宅子,现今桌椅板凳橱柜等一一搬了进去,总算看着充盈。
因着招来的学生少有住在县城中的,故而医塾这边也早就定下,可以让住得远的学生在此住寝室。
且也和各色学塾一般,春播、秋收等时节放农假,以免误了各自家中农耕的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