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娜·伊娃的想法, 是想文艺部放弃中夏国的传统文化宣传,多去迎合西方文化。
国际文化交流节, 虽然沾了国际俩字。但它的主办方和主要评委,都是西方人。中夏国还像上一次那样, 只展示中夏国的传统文化,不去迎合西方市场, 就依旧不会有好效果。
文艺部这边, 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让他们为了名次,完全放弃本国文化, 只搞西方的喜欢的东西, 他们又不乐意。
这样搞即使最后得了第一, 也不会让文艺部高兴。文艺部找黛娜·伊娃来, 就是想通过这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来寻找破局之法。
中夏国的传统文化要宣传,卖点、爆点也不能少。中夏国想通过黛娜·伊娃的指导,做出能打破中西方壁垒,让西方人放下偏见,无法反驳的好节目。
可这太难了。
别说黛娜·伊娃,就是主办方亲自来,他也做不到。
黛娜·伊娃建议中夏国的高层,放下他们的清高,接受现实。
她说:“别说是傲慢的西方人,就是我对中夏国抱有好感,也喜欢中夏国的传统文化。你们的京剧样板戏我也欣赏不来。”
“它要么太难懂,要么太无聊。除非你能再找出一个,像梅先生那样的艺术大家,不然你们的京剧样板戏很难出彩。”
黛娜·伊娃说的虽然不好听,但她说的不算错。把京剧唱好是一门本事。把京剧唱出韵味,让它能得到西方人的认可,更是困难。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就像中夏国人受不了西方人的开放一样,西方人也很难欣赏中夏国的含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