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一来赵瑾的目的是统一,不是摧毁, 也不是耀武扬威。

禹朝投降之后, 禹都人的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两国的人变为一国,加之赵瑾刻意颁布法令,武朝子民一律平等。

当然这是在收拢人心。

赵瑾当然明白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的意思,武朝将禹朝收归囊中, 靠的是武力, 而要让所有人心甘情愿成为武朝人, 自然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归降的禹朝人过得越好, 正在经历内忧外患的越朝人才会更容易动摇。

民心依旧重要。

身在高位的人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用武力解决一切, 但赵瑾讨厌一切随之而来的烂摊子和不稳定因素。

自古以来, 暴君死得最惨。

赵瑾还想安稳退休。

越朝的大王年纪并不大, 但长久以来沉溺酒色,御下不行, 在打战期间更是大肆搜刮民膏,朝中有不少臣子, 俨然也都跟着投靠了武朝。

赵瑾不在乎那些人品行如何, 能用便行。

帝王不是圣人。

捷径在前,赵瑾也不在乎多少细节。

带兵的人是唐韫锦, 恢复记忆后,唐世子在朝廷上每日引经据典同文官对骂,凭一己之力提升了武官的文化水平。

当赵瑾下令让唐韫锦当那个挂帅的将军时, 满朝文武几乎是没有任何意见。

那个唐世子不打战的时候攻击范围囊括所有自找麻烦的同僚。

不限文武。

在武朝军队就要攻破越朝首都前, 越朝的起义军先一步将帝王的头颅砍下, 妄想着迁都再重新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