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页

“咋了?”花真牛问道。

“今天碰到刘嫂子了,她跟我说了半天话不走,我当时没反应过来,现在突然想起来了,之前借她家几个蛋还没还呢!这是点我来了!”

花真牛年纪不大,今年才30,两人结婚多年,有一子一女,还都是小孩子,两人又惯孩子,但凡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就给吃好吃的。

农村没啥好吃的,鸡蛋算是一个了。

入秋的时候俩人都感冒了,为了哄孩子,鸡蛋可没少吃,自己家的吃没了,还找相熟的借了几个。

花山家人没人缘,但是王秀芬嫁入村里10来年,也混了几个能说话能借蛋的“闺蜜”。

“咱家现在也没有鸡蛋了。”花真牛道。

到了深秋,鸡就不下蛋了。

“她白天还点我一句,说今年队里的麦子好吃,就是太少了,过年都不够包一顿饺子的。”王秀芬说道:“这是想让我拿麦子抵呢。”

生产队也种麦子,就是这玩意产量低,也不是任务粮,就种得少,一年一户人家能分个几斤十几斤的,包个饺子就可以了。

不然他们这不种麦子的地方想吃顿饺子都不行,因为没钱没票去城里买面!

“那就拿麦子抵。”花真牛说道。

花山一家不要脸,想要也捡不起来了,但是花真牛喜欢王秀芬跟村里人处得好一点,这样想借个鸡蛋,也有地方。

所以他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赖账,不然绝对没有下次了。

王秀芬跟他商量了一下拿多少麦子还,就起身去厨房秤了出来,穿好衣服,端着盆走了。

“当家的,外面太黑也看不清,猪圈明天白天修吧。你先睡吧,我没准要跟刘嫂子唠会儿嗑。”王秀芬临出门的时候说道。

“嗯。”花真牛应了一声,脱衣服躺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