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这才收起惊讶的下巴。
花昭一边看着锅,一边跟村长聊天。
“大叔,陶老师是怎么找到你的?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花昭问道。
“这个说来也巧了,陶老师之前在山那边插队,有次进山不小心迷路了,掉到了陷阱里受了伤,被我儿子救了带回来,在我家休养了一个多月。
“我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村长说着笑呵呵:“从那以后,陶老师每年都抽空来村里看看。”
当然是来看他~
他的表情很高兴,显然很喜欢陶蓝。
花昭有些意外,他这个表情,说明陶蓝做得确实很到位,并不只是敷衍而已。
没想到陶蓝还有这个优点,知恩图报?
这可比某些人好多了,有些人落难被救,甚至连谢谢都不会说。
就是那些当时千恩万谢的,过后也不一定经常跟恩人走动。
“什么时候的事情?”花昭问道。
“哎呀,我算算。”村长眼朝天想了想:“得有个十来年了,他当时才十六七,刚下来,不习惯,就想进山走走”
村长说到这一顿,进山当然不只是走走那么简单,他们这穷山恶水的,田地少,分到的口粮就少。
当时他们这片又来了个新头头,抓得紧,社员除了天天在地里忙,就是开大会,听大会,根本没空进山弄点山货补贴口粮。
摸黑进山?别开玩笑。
他们这山上虽然没老虎,但是有野猪。
而且山路险峻,黑天进去寸步难行,一不小心就是掉下山沟,头破血流、断胳膊断腿,甚至丢命。
普通老百姓家里多多少少还有点吃的,东拼西凑地补贴着,知青就不行了,除了那点口粮,他们没有自留地,没有大院子种菜,结果就是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