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洪武二年的时候,朱元璋开了第一次科举。

然后发现来的都是年轻人,不仅年轻,会的也不算多,不是大明需要的人才,不管是文学方面,还是处事方面,能力都不够。

现在已经是那些人工作接近一年的时候了,检验出来的成果,都有些对不上当时朱元璋的努力。

先是考试多是江浙,加开恩科进来了写北方学子,再者殿试他的民生问题也没有多少人的回答让他满意,这一年的工作,更是屡屡出错,甚至乎不少人工作还没会干,先开始撺掇起来了结党营私的事情。

如果不是天书,或许朱元璋就被这群人给忽悠过去了,天书的出现让朱元璋的想法越来越新潮,倒是这些年轻学子和一些在元朝有些做官经验的大贤固步自封,屡屡反对,搬出各种历史试图让他朱元璋不跟着天书改变。

真是笑话,要是他朱元璋是那种会因为历史上没有过先例,于是就不做的类型吗?那显然不是。

毕竟他现在已经开始想着要不要彻底废除科举了,还有一直有的丞相位置,他也想废除了。

科举的事情是选上来的人不咋地,丞相的事情是朱元璋感觉丞相的权利属实有点大,他打下来的江山有一种被别人享受了的感觉。

受不了,根本受不了一点。

朱元璋打算和刘基他们商量看看,怎么才能用个合理的借口,把胡惟庸调到别的岗位上去做事。

还有就是他查出了户部在核对账款的时候,竟然默许官员带着空白但是印着章的文书,以便在出了差错的时候直接当场改。

这多荒诞啊,相当于高考的时候,你在监考老师眼皮子底下作弊的程度。

朱元璋整个人都傻了,他一开始知道的时候,没有当场发作,让探子进一步追查,看看这是极少数的个例还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