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答道:“自然记得。三千年前,共工祝融交战,共工大败,怒触不周山,以致地覆天翻、生灵涂炭。尽管有娘娘补天,结束了这场大乱,但这期间天庭折损众多,休养生息苦撑近千年,仍难以为继,才最后决定册封新神。”
女娲道:“封神之战,本座参与不多。娲皇宫闭门谢客多年,非是本座避世而居,乃是本座精力耗尽,须得休养元神,因此不得不闭关长眠。而今日本座出关,也并非是元神大好,而是本座意有所感,天下大劫将至,不可不出面应对。”
玉帝面色一凝:“不知是何大劫?”
太上老君叹息解释:“昔年共工大败于祝融,逃至不周山下,因心气难平,怒触山柱,欲叫天下陪葬。然众神众仙力挽狂澜,他看在眼中,知晓计划落空,心有不甘,因此于身陨之前立下诅咒,三千年后,再见分晓。”
玉帝大惊:“还有这等事?我怎不知?”
“共工立咒之时,你不在场,自然不知。”
“共工也不过一水神尔,此咒当真会应验吗?”
元始天尊道:“共工乃古神,绝非后世所封之神,他之神力不可小觑,你天庭如今的神仙,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通天教主接话:“但毕竟他已身陨,不似凡人可入轮回,虽口出狂言,也不知是否应验、又如何应验,因而这桩秘闻,才不曾流传出去,以免人心惶惶。”
玉帝看了看众人平静的神色,最后盯着杨戬:“莫非你知道?”
杨戬:“我知道。”
玉帝不快:“为何连杨戬都知道的事情,我却不知?”
太上老君道:“此前不曾告知于你,乃是因为你天庭人多口杂,若为一个不知是否应验之诅咒,大张旗鼓,闹得天下不安,是为不妥。但如今既然女娲娘娘都已有感苏醒,想必这共工之咒,定是要应验了。回去后,你也该召集各路神仙,共商此事了。”
元始天尊道:“杨戬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身负重任。天地之极,弱海之上,鸿毛不浮,飞鸟不度,后辈之中,论及御水之能,无人可以望其项背。倘若诅咒应验,又是一场浩劫,弱海一旦涌入人间,后果不堪设想。可驻守弱海者,唯杨戬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