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答太过客观,有点类似于论文的冰凉,像康熙这样一个好的领导者,也是一个绝佳的演讲家与人心操控师,他的情绪渲染能把80的政策发扬出120的效果。
缺什么补什么,胤祉其实不缺情商,属于普通无高天赋的那种。
马佳芸兰也一直在引导,只是太过顺风顺水的人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理解,这一次是非常好的现有例子。
现在领悟还不算晚。
第60章
康熙二十三年春,马佳家与海商组织的第一出海队伍还未归,但开放海禁后的港口已经重新热闹起来。
海上贸易是一来一往的事情,事实上,大清的富裕已经迎来四周不止一处外国商人的窥视,可能不止外国商人。
马佳家的人钱不够,但有背景,权与利往往是两个根本扯不清的东西,而在封建社会,权往往才是顶头上司,这种时候趁着混乱不知不觉混入其中。
出海的人未回来,已经小赚一笔。
康熙见海禁一开真有利益可赚,其所征收的关税成在年末户部计算的时候特别亮眼,于是年一过,便在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江海关设置四个海关点。
规定:“凡商船出洋及进口,各货按斤、按匹科税者为多,有按个、件、副、只、条、把、筒、块者,各按其物分别贵贱征收。”[1]
之前只能说是试探,这一国策,才是真正把海禁定了下来。
康熙的确看到了海商带来的利益,但他还是没有特别搞清楚这个利有多么大,也不明白这会是粤闽浙等多地官员们腐朽的开端,只因制度体系有许多漏洞可钻。
副、把、筒、块……很多制度都只是大概,贵贱征收也不过是指值得上贡这样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