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们注意到的是写下这份奏折的人有着不弱的书法功底,笔力相当漂亮。
奏折最前面的模式与其他奏折并无差别,可能过于简洁明了,不像部分臣子,可能洋洋洒洒一堆。
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有点类似于上朝记录本,只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日期、六部为栏,内容包括某一日发生何事、处理方案、疑点、解决方案、方案施行进展等。
让众臣们有些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表格,将一个月朝廷大事容纳其中,而且一目了然。
聪明人立刻想到这种表格可以作用于几乎整个朝廷上上下下,尤其在涉及繁琐冗长的账本时候,会更透明化、更易懂,能够节约许多时间。
这个时候,正是清朝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朝政并不像以后那么腐败,即便有猫腻,牵扯的利益也不大。
也因此,大多数朝臣对于此表是大肆赞美的,尤其是中立臣子。
极个别在流言中维护二阿哥的中立臣子与武将甚至有一种扬眉吐气的爽感,对于二阿哥印象再上一层楼。
胤祉谦逊地解释这个他也是模仿别人,康熙明白他在说谁。
此外,表格上面也确实表露了大家忽略的个别问题。
最后一个施行进度的调查,把这些问题展现的淋漓尽致,对比之下,有一些部门或官员的执行力让人眼睛一亮。
值得嘉奖。
办实事的人非常喜欢这样的透明制度,而浑水摸鱼的官场老油条当然不会喜欢,但正义正理不站他们一边,他们现在顶多想到这份奏折不够“文学”来反击。
胤祉的这一份奏折并未涉及什么改革国策的大事,但偏偏这些管理优化细节,又能牵扯到整个朝廷上下,而这只是他旁听上朝一个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