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新挂上去的旗子,他们下意识就忽略了紫霜园三个字,眼里只有上面绣着的“杜记食斋”四字,心中颇为自豪和沾沾自喜:这是我们杜家的铺子!
实际上,之所以起名杜氏,是因为这件铺子,杜佳云出了大头,洲渚和池不故的总投资占比只有两成。杜三嫂担心以自己的姓氏起名会被杜家人怀疑,因此以杜佳云的姓氏为名。
由于杜三嫂要做糕点,所以她雇了一个手脚勤快又能说会道的中年妇人当伙计。杜二嫂早已将铺子当成自家的产业,提出要来帮忙,但杜三嫂以她要照顾杜二郎,夫妻不能分离太久为由,回绝了。
至于收钱这种事,更不可能让杜家人沾手。
糕饼铺的事,洲渚完全没有过问的打算,她现在的重心还是在糖寮上面。
入秋的时候,冯佑民带来了一大笔订单,买糖的是去年的广州商贾,那一次他带回去的糖让他尝到了甜头,所以这次即便商税增加了,但他还是为利益所驱,加大了收购力度。
当然,因为商税增加和南康州甘蔗丰收,双方免不得一番拉扯,最终大家都是各退一步,每人都少挣一点,洲渚这边的批发价让了两文钱每斤。
……
南康州,广州贾姓商贾从冯佑民的铺子出来,便在街上闲逛起来,没一会儿,他便在一家铺子上面看到了一面旗子,上面绣着“紫霜园·杜记食斋”的字样。
他买的糖就是紫霜园的,所以下意识走进了这家铺子。
进了门才发现这里竟然摆着不少食盒,食盒里装着各色糖果糕饼,他看那些名字发现都是自己没听说过的。
“你们这家铺子跟卖糖的紫霜园有什么关系?”贾姓商贾问正在算账的杜三嫂。
杜三嫂露出一个端庄,但不过分热情的笑容:“我们这儿的糖果糕饼用的都是紫霜园的糖制作的,紫霜园的东家也参了股进来。”
“参股?”
杜三嫂没有解释的意思,只是将试吃的盘子端过去让他尝试一下。
贾姓商贾试吃了好几样,道:“这些糖果糕饼怎么都没见过,是你做的吗?”
“是紫霜园的东家教我做的。”杜三嫂道,虽然都是她亲手做的,但做法却是洲渚提供的,因此她不敢吞功。
贾姓商贾仿佛看到了一条铺满了铜钱的大道,他开始打听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杜三嫂看起来怯弱,实际心里有自己的主意,自然不会告诉他。
贾姓商贾虽然没能偷师,但还是各买了一些糖果糕饼回去,并且打定主意回广州的时候多备一些,在海上吃。
杜三嫂不仅在食材和口味上用了功夫,在外包装上也费了心思,她让人刻了一枚大印,然后在油纸上印几个紫霜园·杜记食斋的印记,这样提着在路上走,别人就知道是哪家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