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好,好,谢谢!”孙婆婆高兴地看着邻居帮忙把大肥鱼开膛破肚杀好,也不嫌弃血腥,直接上前去提,她的孙女担心老人提不动,坚持跟奶奶一人提着袋子的一个提手。
“回去我就把鱼腌了,可以给孙女吃好久。”
孙女乖巧道:“奶奶你年纪大了,你也吃。”
“好好,都吃,好多呢!”孙婆婆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南方水多,靠水吃水,哪怕是鱼喜欢的水草也方便种植,是村中统一种的。
放到大堰塘里,村里人除了负责喂鱼的人每日喂喂,其余人各忙各自的农活,平日里不怎么管,相当于野生。
有了鱼,养几l只鸡鸭,再加上自家的农田菜地,种点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孙婆婆祖孙两至少吃喝不愁。
等到大家差不多分完,当然很多时候没法整秤,多一点少一点,在大丰收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在意。
“好咧,最后还剩一些,老规矩。”村支书看着被剩下的小鱼,收起账本站了起来。
老规矩就是扔回堰塘,再长一年,来年更肥!
“哟,过年啦——”
小孩子迫不及待等着这个时候,等堰塘里的水重新放回去,抓起地上多余的小鱼,打水漂似的把小鱼打回去。
“嗨呀轻点,把鱼摔死明年没得吃了!”大人们笑着教训孩子,但也没拦着。
——其实到了来年春天,村里还会集体放鱼苗呢。
“这个我们可以!”宋哲宗赵煦亲自提笔把天幕上的养鱼方式记载下来,尤其是那些前朝的书名,打算亲自去藏书楼里找找《陶朱公养鱼经》。
南宋就是在江南水域,正合适。
南宋的农民跟他想到了一起去。
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百姓普遍没有田地,还好村里有堰塘。
“咱们村有堰塘,还有会养鱼的,多好的条件,大家伙一起来!”“得找个公平的,德高望重的,不假公济私的人来分。”
“对对,不能自己贪污下来,那咱们的鱼苗不是全白放了。”
“还得派人盯着,避免被人偷鱼。”
一个靠水的村庄里,农人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让村里老人小孩闲着没事就去盯着。”
“要是怕孩子掉水里,就说水里有好吃的,下去把鱼压死了没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