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手杨广一手杨勇,几个败家子本质上竟然都是贪图享乐的,这让真正做到了勤俭一生的杨坚怎么也不能接受。“把百姓不当人,就会被百姓推翻!你们享受的时候就不能带点脑子吗?”
大唐时期,李隆基很慌,因为民间的起义比他想象的来得更快。
“朕已经改了!朕已经改了!”李隆基觉得很委屈,事情还没发生,怎么能反自己呢?
“陛下,百姓说土地被占了……”还没被贬的姚崇冷冷地瞥了一眼李隆基身边的宠宦,“被高力士的人占了,说您任用奸臣……”
李隆基有些不舍地看向立刻跪下求饶的高力士:“这……”
宦官没有靠山,说话又好听,废了宦官就相当于自废手臂,怎么舍得?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各朝各代,都有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起义军,声势有大有小,但很明显给了自以为愚民政策很成功的帝王们当头一棒,不得不立刻想方设法安抚百姓。
【华夏不缺劳动力,一直人多地少。国外很缺很缺,一直是人少地多,到处抓人去美洲。】
【在明清闭关锁国期间,不少渔民因为过不下去偷渡出海,再也没有回来。清朝末年战乱时期,又有一群华人出海定居海外。在那个战乱时代,出海后能活下多少人全凭天意,但是为什么还要离开,还不是因为在自己的祖国活不下去,只能出去找出路。】
闭关锁国锁的是渔民的海上生存路,一点也不影响贵族们享用海外的奢侈品。
但是渔民没了活路,只能选择去当海盗,或者彻底离开华夏,定居在东南亚、南亚等地。
华夏人本性一直有乡土情结,有些华人死在海外,依然想着落叶归根,埋骨家乡,这也可以见到被迫出海时经历了多大的压力和无奈。
而这些压力,是来源于上层统治者的步步紧逼。
广州地区,在朝廷眼中的海盗郑一嫂与当地渔民相处和谐。
他们互相交易生活用品和海上捕捞的大鱼,渔民给郑一嫂透露清军的剿匪动向,郑一嫂给渔民透露洋人匪盗的动向,让大家及时躲避。
听到天幕的话,郑一嫂突然有些恍惚,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
她原名石香姑,因为父亲沉迷抽福寿膏,母亲病死也不管,还反手把她和姐姐石秀姑卖入青楼。
后来红旗帮的首领郑一看上她,因为石香姑推断出伍至亭下次交易的时间地点,郑一亲自掳走了石香姑,从此她的身份变成了“郑一嫂”。
因为郑一经常化名“龙一”行走,她也被叫做“龙嫂”。
有了郑一嫂出谋划策后,郑一没两年就统一了当时的帮会,让红旗帮变成六旗帮。但最后郑一意外死于火并 郑一嫂接管了海盗舰队。
在清政府被英国人各种欺负时 英国舰队肆无忌惮在广州烧杀抢夺 郑一嫂直接带着军队开火轰炸英国军舰 杀了十几个英国士兵 还收获了一首英国军舰 从此英国来的人闻郑色变。
现在 朝廷已经有了招安她的意思 郑一嫂也在考量 到底要不要接受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