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纸片炸弹虽然对敌区的心理影响比较大,有人称这种炸弹威力“杀人诛心”。
【除了战争时期扰乱军心,劝降敌军,战争后期和大后方同样用印刷品立下奇效。】
【海湾战争中,美国发明了通缉扑克牌,为战后抓捕伊拉克高层立下大功。】
【值得一提的是,发明通缉扑克牌的不是什么高官,是一名印刷厂的普通工人,斯普林斯顿。】
美军一开始想到的通缉伊高官的办法相当传统,是以普通传单和通缉令形式在伊拉克大量投放,这一任务交给了斯普林斯顿工作的那家印刷厂。
由于印刷工作量太大,工人们经常在休息时打扑克来放松。
年轻的印刷工人斯普林斯顿正在和工友们打牌,一边打牌一边骂:“战争还不结束,天天加印,天天加印,累得都不想干了!”
工友嘲笑他:“你要是一夜暴富就可以不用干了。”
男人们随意地打着牌,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地聊着。
“听说伊拉克战场没?高层都跑了,高价通缉,如果我们要是抓住一个,后半生无忧。”
“想得美,通缉令要是真那么有效果,至于挂那么久吗。”
“要想赚钱,拿着通缉令去找,找到就有钱了哈哈!”
“我有病吧还随身带着通缉令不成,谁记得通缉令上的家伙长什么样,看过就忘记。”
工友说着,一张扑克牌甩在了临时用来当小桌子的板凳上。
斯普林斯顿看着扑克牌上的人头图案,猛地爆发一个想法:人不会随身携带着通缉令,但是会随身携带扑克牌。
尤其是累到疲惫的士兵,在军营里也不敢喝酒放松,只能靠打打牌来娱乐。
“何不把这些通缉对象都印到牌上?”
斯普林斯顿脑子里浮现这个想法后,一直憋着。
下工后,他回家立即登上美军中央司令部的网站,给负责官员发了一封邮件,讲了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斯普林斯顿的创意被采纳了。
不但被采纳,扑克牌通缉令也开始快速生产,斯普林斯顿所在的印刷厂开始生产他发明的扑克牌通缉令。
美国印刷了海量的扑克牌通缉令,不仅发放给自己的军队,让驻伊联军士兵几乎人手一副,还给当地居民特别是巴格达市民分发了近百万副。
扑克牌通缉令一共55张,比普通扑克牌多1张,多出的这张没任何花色和数字,是一幅简单的伊拉克地图,标明了伊地形特点和行政区划,能让玩牌的人对伊拉克基本情况有个了解。
牌中的大王、小王不是人们先前以为的萨达姆和库赛,大王是伊军官军衔的英文与阿拉伯文对照,小王是对伊拉克人姓名的说明。
其余的52张则分别是通缉的伊高官的照片、姓名和官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