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一片阿谀中,弘历却开始发愁。
现如今大清也开放了广州对外通商,但是西洋的技术太厉害了,他是不是也得派人去西洋学习?
但是大清距离西洋太远,海船抵达西洋得多久?总不能乘坐西洋人的商船吧?
好面子的弘历有些不情愿,最终先吩咐工部打造海船,这通商与学习之事,还要再看看。
【唐朝,也是茶叶对外贸易商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唐朝之前,人们喝茶大部分是粗放式的豪饮,有些人是为了解渴,有些人是看重茶叶的药用价值,在喝茶的时候还要假如不少作料,喝茶的时候连吃带喝,所以那时也叫“吃茶”。茶磨成末,里面假如葱、姜、枣、橘子皮、盐、胡椒等,浓稠的如同羹汤。
直到茶圣陆羽横空出世,写出了《茶经》。
《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本茶书,详细讲述了茶叶的起源、采茶工具、制茶工具等等,内容齐全,自称体系,堪称茶文化词典和茶叶大全。
同时,陆羽还大力推广茶叶的种植,一声跑遍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从湖北到江浙,考察地形,培育良种,扩大了南方的种茶面积。
陆羽不但发展扩大了大唐的茶叶种植,还把茶文化传到了日本。
日本的永忠和尚曾在大唐流血,陆羽的《茶经》面世后,永忠和尚开始接触并且学习大唐的茶文化。
陆羽去世后,永忠和尚带着陆羽的《茶经》回到日本,并且用陆羽的烹茶法博得天皇的赏识。
两个月后,天皇下令,全国推广饮茶文化。
另一条丝绸之路上,大唐商人与西亚、非洲商人贸易往来,大唐的茶叶开始传入西亚和非洲。
同时,朝廷对内用贡茶开“清明大宴”,设立茶舍和贡茶院,从上到下影响民间广泛种植茶树,出现了很多茶肆、茶店,也开始有了“茶税”。
这个时期的茶店还没有独立出来,主要与旅店、客舍结合在一起,到了宋朝才开始有了独立的茶馆。
对外,朝廷立了榷茶使,来管理对外茶叶的输出。
世界各国最初饮用的茶叶、种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饮茶礼仪,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华夏传播出去的,而大唐,就是这个传播的起点。
刘彻看着又是用他的丝绸之路,视线一转,问起宫中的工匠:“朕让你研究的炒茶术研究出来了吗?”
茶叶起源于华夏,大汉自然也有,并且也有贵族饮用。
但是这时候的茶文化与炒茶方法没有后世的花样繁多,同一种绿色茶叶,因为炒茶与发酵等手法不同,可以炒出红茶、白茶、黑茶,还可以香味浓烈的花苞一起窨制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