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北宋给辽国,在这117年,总计输送岁币:白银1963万两,绢3133万匹。
北宋给西夏白银3456万两,绢帛7344万匹,茶144万斤。
但也不是不需要赔铜钱。
北宋时期,白银几乎被榨干了,到南宋终于允许赔款加上铜钱。
南宋总计向金国输送了:白银1485万两,绢1485万匹,外加300万贯铜钱。
两宋一起,给辽、夏、金岁币和岁贡,总计:白银37936万两,绢53524万匹,铜钱300万贯。
昂贵的赔款,也是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国库陷入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陛下,今年的金课、银课数量不多。”户部侍郎苏辙对着宋哲宗发愁。
他刚与户部尚书李常统计了元祐元年的赋税收入,发现金课只有4300多两,银课57000多两。单独看起来似乎数量大,但若是对比前朝,再对比需要的岁币,就会发现远远不足。
宋朝时期,白银产地并不丰裕,主要集中在桂阳,凤州,建州。
宋真宗时期,国库收入的白银产量是88万3900多两;宋仁宗时期只有22万余两。
到宋哲宗时期,收入国库的白银越来越少了。
这并不代表白银产量越来越低,白银从银矿产出,到收入朝廷,是以矿税的方式而来,但是这个矿税需要缴纳多少,全看矿主如何报税。
苏辙很愁,宋哲宗更愁:“国库经费不够,还有那么多军费要支付,银钱不够可怎么办。”
宋仁宗时期,已经有了禁军80万,全国兵力120万,冗兵越来越严重,耗费了大量的金钱。
尽管后面都试图裁军,但是显然,三冗问题一个都没能解决掉。
再对比一下天价的赔款,就知道赔款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多么大的压力。
一阵唉声叹息,也没能相想出什么好的对策。
两位大臣离开宫中,走出宫外时,户部尚书李常对苏辙叹道:“今年不知道派谁去送岁币,老夫年纪大了,希望不要再去受气。”
苏辙想起送岁币的苦差事,嘴唇紧抿,表情也不太愉快。
为了恶心宋人,辽金西夏故意要求每年在固定地点接收赔款,还派遣微末小官来接受大宋朝廷的岁币。
前几年去送岁币的宋朝官吏回来就很气愤的表示再也不想去了,那些小官虽然官职微末,但是态度“甚慢”。
傲慢到只是听了个过程,史官忿忿不平,把那微末小官给写入了史书。
苏辙看着天幕,正好看到天幕总结的整个宋朝送出的岁币,那巨额的白银、绢帛和铜钱,砸得他眼前一黑。
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