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工作是我想做的事,我知道,也是你热爱的事。它不仅能让我感受自己的灵魂,也能给我一种错觉,让我觉得你其实并没有离我远去。我对你和对京剧小生艺术的感情早就分不开了。”
赵捷伸手轻轻抚过照片。他的心绪比以往平静了许多,头脑清醒得很,也并没有落泪:“等我把剩下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整理完就准备回去了,回到舞台上继续演戏。希望一年半载之后还有观众愿意买我的账。”
事实证明,演出的效果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2008年年初,刚评上一级演员赵捷接到一个新任务:s大有一位研究艺术与文化传播的老师想带学生来省京剧院找演员做访谈,院里推荐了他去合作。
那天赵捷排完戏过去的时候大约是上午十点钟。他如常走进屋,却没想到看见了一位老熟人:正是曾经那位“小容妹妹”。
“袁月容?”他一眼认出了对方,极为惊讶,毕竟二人上次见面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一直没机会问你,你当年不是在市文化局工作吗?什么时候回你母校做老师了?”
“我更喜欢做学问写东西,所以后来辞职考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93年博士毕业之后想着父母家人都在遥城,就回了s大。”袁月容早几天就拿到了他的资料,此次会面并不在意料之外,但眼里也闪过一丝讶异:“你怎么……”
赵捷知道袁月容是因为自己花白的头发而惊讶。毕竟论起年龄,自己只比她年长一岁,可白发显老,再加上她保养得当、容貌与气质极佳,与当初青涩腼腆的拘谨小姑娘相比更添了几分从容的气质,乍一看竟像至少有十岁的差距似的。
他诚恳地笑着解释说:“我前些年过得比较辛苦,比不得你事业有成、生活美满。”
数年前他在看望父母的时候听老两口聊起过,小容妹妹和一位在s大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民乐的老师结了婚,夫妻二人育有一女,多年伉俪情深。
“瞎谦虚什么?”袁月容也笑了,示意学生开始访谈:“咱们先聊正事吧,等中午再说寒暄的话。”
访谈结束,到了下班的时间,三人一道出去吃了一顿午饭。
“我听说你之前很多年没出来唱戏。”饭桌上,袁月容问他:“不应该呀。我一直在关注京剧圈子里的事情,知道你在九十年代名气是往上走的。”
“当时家里出了变故,我没有时间,状态也很差,因而消沉了几年。”赵捷含糊其辞。
“不过你也没闲着。我看你那段时间出了书,得到的评价非常高。”袁月容点头应道。
“都是前人留下的好东西,我不过是整理成册而已,捡了现成的便宜。”赵捷无比自然地转移话题:“那些访谈问题很有意思,我感觉你们是想做京剧传播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