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顾怀安,是个离经叛道的主。
谁听了都头疼。
“柳儿的性子倒是沉静,要是怀安那孩子能耳濡目染,改改性子就好了。”老王妃又忍不住叹了声,拨动手佛珠。
常嬷嬷闻言跟着叹气,想起今早院里伺候的丫鬟说的事,更是无奈。
两人正叹气,便听得丫鬟进来。
“见过王妃,少夫人来了。”
“柳儿?”老王妃愣了下,和常嬷嬷对视一眼,立即道:“是一个人来的?让她进来。”
丫鬟闻言欠身退下,走到外面,不一会儿温柳便走了进来,手里还抱着一个水缸,瞧着不大,但里面的水还在晃。
常嬷嬷见状,连忙上前打算帮温柳拿。
温柳察觉到常嬷嬷的动作,笑了一下委婉拒绝道:“多谢常嬷嬷。刚才都是夫君帮我拿的,到了门口又别扭的说是要去演武场,我就拿了一会儿。”
“柳儿,你这是?”
“母亲,这几尾鲤鱼是从寺求来的,是佛前灵物,夫君他不知道。昨日我随口提了几句想养几尾鱼在院里池塘,夫君便一早捉了过去。想来都怪我没说明白,我只是想池塘里有些空,想改日他陪我到街市上去看看,买一些鱼苗放进去。”
水缸放在旁边桌上,温柳拿着手绢擦了擦额角的薄汗,有些腼腆得看向老王妃:“母亲不怪我吧?还连累夫君跟着一起胡闹,险些冲撞佛祖。”
一番话说得明白又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老王妃哪里还有气,只觉温柳怎么看怎么招人喜欢,连秀致的眉眼都格外顺眼。
常嬷嬷数了一下水缸里挤成一团的几尾锦鲤,没少,心下更是对温柳刮目相看。
她们还以为这几尾锦鲤,早被顾怀安给煮了,想不到竟然被温柳救下,还寻了个借口送回来。
“怪你做什么,又不是你从我这里捉走的。”老王妃笑着示意温柳坐下,让常嬷嬷给她倒了茶:“怀安是我儿子,他什么性子我知道,难为你了。”
“不是的,夫君他很好,我没有替他说话。”
温柳下意识想反驳,可又想起面前的人是长辈,说了一半便住了口,不安望着老王妃。
进门前她心里都在打鼓,毕竟过门一月,平日里她只有早晚请安时和老王妃说过话,无非是些吃穿用度的事情,交集并不多,算得上生分、客气。
要不是今早醒来,连枝急急忙忙跑进来喊了一句“出大事了”,然后语无伦次的把顾怀安抓了几尾锦鲤的事告诉她,她也不会硬着头皮来。
“母亲,夫君他不是有意的。”
“好了,我没有生气,只是那孩子胡闹,往后怕是你要多为他着想,担待他的不是,也免不得会受委屈,他那脾气,好的时候,没人会不喜欢,但浑起来,怕是会气着你。”老王妃见温柳护着顾怀安,不由失笑:“听闻昨日怀安去温家接你回来的?”
正忐忑不安的温柳听到这话,又想起了昨天在温家的那些遭遇,眼闪过低落,却又飞明亮起来。
温家不算好,但护着她的顾怀安很好。
不知老王妃提起这事是为了什么,温柳却不习惯在人后搬弄是非,只轻点了一下头,斟酌着该如何说明昨日的事。
她不想告状,也不想撒谎。
“温家大姑娘嫁给了三王爷,家做派难免有些浮躁,说的话听听便是,也不用往心里去。”老王妃倒是不多问,只是语气温和,见温柳眼诧异,笑容越发亲近:“怀安那孩子,喜欢什么就执拗得很,舍不得别人碰一下。”
脸颊倏地烧红,温柳低下头,后颈越发弯得厉害,下巴都埋进衣领。
常嬷嬷笑着朝老王妃看去,两人对视一眼,越发喜欢温柳。
“不留你在这陪我吃斋念佛,再不放你走,怀安怕是在演武场成了望妻石。”
温柳几乎是落荒而逃,欠身后,飞出了屋子,微凉的风吹过脸颊,才觉能呼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