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华自可专心读书,等到举孝廉,得以出仕!有才华却没有名气,又或者出身寒门无人引荐,今生估计很难举孝廉者,何不另辟蹊径?
家师朱儁,先是从文,后从军,之后又担任交州刺史,不多时又回中枢从文。黄巾之乱后再次披甲上阵,可见文武的界限,本身就非常模糊。大家都是为了大汉的安定繁荣而出力,何必真要差别待遇?”
不得不说,李明的说法的确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尤其是寒门的几个弟子,他们自然很清楚寒门要出头几乎不可能的事实,如果能先从军,然后再想办法转为文官……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啊!
结果没有人出面赞成,当然也没有人直接出面批评他,姑且也算是默认了这个说法。
“贤侄果然耿直,只是如此是不是显得功利了?”荀绲也觉得气氛有点微妙,不免打断了话题,直接提问道。
“若空有治国安邦之能,却因为声名不显而无法出仕,那一身本事如何又有何用,满腔的抱负,又如何得以实现?功利过了自然不好,但若能让更多人,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不能稍微功利一些?”李明反问道。
寒门那边不由得默默的点了点头,其中那个叫做戏忠的,看向李明的眼光也越来越清明起来。在此之前,他就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仿佛一直都在宿醉的状态,就没醒过。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荀氏嫁女,怎么都不可能嫁给一个寒门子弟!就算能,估计也是入赘,这年头只怕也不会有哪个男人,会愿意入赘,当个上门女婿!
“李校尉!”荀采却是突然发话,“李校尉打算功名马上取,小女子佩服不已!只是听闻颖阳外一战,二千士卒只剩下四百生还,可见战争之残酷。校尉赚取功名之时,是否想过家中亲人,又或者士卒们家中的亲人?若你们牺牲了,他们该怎么办?”
“荀女弟,先有国,才有家!如今国难当头,我等从军之人,抛头颅,洒热血,莫非只是为了军功簿上寥寥几笔?正是那些顶在前线的战士,我等如今才能在这里饮宴!
谁都有父母妻儿老小,当兵为了谁?不就是为了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吗?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包围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有来保卫那心中的她?”李明拱手,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