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老妈赞赏的眼神已经无以复加了,怀着快要抱孙子的喜悦挨家挨户地搜罗老母鸡。后来听说产妇其实是要吃公鸡的,她又挨家挨户地搜罗公鸡,反正林家村的鸡是倒霉了。
再次来到实验室,司马莉莉让人把12块大黑板抬了出来,然后拼凑到了一起。
这是她连续五天不眠不休的成果,不光是林风,就连那几个博士生看到这么多密密麻麻的东西,都感觉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其余八个小组,研究了好几天连门都没摸到了,司马院士已经把分子结构都研究透彻了,这就是华夏第一美女院士的实力啊。
“各自分析一下,各小组在三天之内,必须拿出一套可行的理论方案。”司马莉莉冷声说到,那不可置疑的气场直接镇压全场,“不用拘泥现有的科技工艺,只要是你们能想到的、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都可以用上。”
搞科研就是这样,先把大方向规划好,然后再来解决细枝末节的小问题。
比如做这个电池材料,有人提出某个过程需要一台粒子加速器,但现在粒子加速器属于理论可行,实际还没造出来的阶段。
没关系,先放一边,等大家充分论证了这个方案的可行度后,我们再来研究制造这台粒子加速器。
所以一项科研成果能够成功,除了依靠科学家的大脑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撑。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就有可能花掉一笔天文数字的资金,而且大多数时候还没什么卵用。
国外为什么那么多实验室破产、倒闭,因为缺赞助金啊。
好在现在以林风的资产,还能满足目前的实验经费需求,整个地球目前也只有他和少数国家,能够支撑起如此庞大的研究经费了。
有了分子结构模型,这些博士生们总算有了眉目,开始把重心转向如何生成和制造这种化合物。
三天之后,包括司马莉莉在内,每个小组都拿出了一套方案,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可行性。
这些博士生们年龄大多在十七八岁,年轻气盛,对于自己的观点坚持不放,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大有一言不合就捋袖子干架的气势。
就连司马莉莉这么好脾气的人,都不止一次拍了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