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见状便上前说道,“岳托贝勒,探子来报,大安口外七八里处发现明队,数量约有上万人。”
岳托闻言也是一惊,说道,“明队真的去攻大安口了?”
代善点头道,“没错,如今已露出水面的明军,有刚刚攻下罗文峪的赵率教部五千人,外加这来路不明的一万多人。另外,据可靠线报,袁崇焕也已率近万关宁骑兵往蓟镇赶来。在他后头,还有何可纲、祖大寿的关宁军。”
扬古利插话道,“还有,大同军的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也有起兵来会的迹象。”
代善又道,“这只是我们知道的明队,尚有很多不知道的。由此可以推测,明队这次是有备而来的。他们接连出现在罗文峪和大安口,绝不是偶然。岳托贝勒,你可知道若是大安口再失陷,我军会处于何种态势?”
岳托沉吟了下,又不甘心地说道,“莽古尔泰和多尔衮已带五千精兵赶往大安口,明国那一万多大军若是敢进攻大安口,正好让我军里应外合,定让他全军覆没!我等又有何可担心的?”
代善拍了下桌子,“糊涂!为将者怎可只眼看一隅而不观全局?明军步步退让,我等如入无人之境,你就不想想为什么?你可知何为诱敌深入?现在明军意图昭然若揭,莽古尔泰和多尔衮便是全灭了那一万多明军又如何?明军京畿附近二十余万兵力,加上两万余赶来的关宁军,我们当如何应对?况且你又如何敢确定,去攻大安口的明军只有被发现的这一万?明军攻下罗文峪后,会不知道我们会派兵增援大安口这唯一的出塞通道?说不定他们此刻已在路上埋伏,准备伏击莽古尔泰和多尔衮了!”
代善分析地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一旁的总兵官扬古利听得也是频频点头。
代善一直在高估明军的战力,从在喀喇沁的时候就反对后金入塞。入关后又看到怪事频出,自然将自己的担心无限放大。
并不是他怯懦,而是他经历过大金由弱到强的过程,他不想大金在中原主力尽失,再回到过去任人欺凌的境况!
阿济格、济尔哈朗等人沉默不语,这些人比岳托更有政治智慧,知道皇太极已经下定决定要全军回援大安口,便不再多说。
而岳托却是例外。他依然坚持不退兵,认为即便明军关上大安口和罗文峪的出口,大金军依然可以在中原肆虐,并且以战养战,若是明军要决战也无不可,大金军有能力战胜明军。一番话说得皇太极频频皱眉。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岳托这么不受皇太极待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