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并没有下跪,而是对着圣旨抱拳一拜,说道,“在下接大皇帝圣旨。”
不卑不亢,以表示自己与皇帝并非从属关系。秦书淮已经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要是一会圣旨里有容易揭穿自己背景的信息,大不了自己翻脸不认,一把撕烂圣旨然后一口咬定朝廷想挑拨离间,都比在群雄面前承认自己是朝廷的人要好。
曹化淳见秦书淮不下跪,也只是淡淡一笑,然后宣旨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武林侠士秦书淮,武艺绝伦、谋略无双,为保我大明子民殚精竭虑、浴血奋战……”
显然,这是一封嘉奖状,一封来自皇帝的嘉奖状。在圣旨中,崇祯又回顾了一遍秦书淮在遵化为抵御鞑子而浴血奋战的事实,大大地把他夸了一遍,并敕封他为平奴上将军,外加通州城外封地八百倾!同时,为了贺喜他的大婚,崇祯又赏黄金六百两、翡翠玉如意一对、夜明珠一颗,这对于财务捉襟见肘的崇祯来说,手笔不可谓不大。
听完圣旨,秦书淮便放心了。圣旨中只是提及自己为武林侠士秦书淮,并没有说别的什么。至于敕封的平奴上将军,也不代表自己以后就是朝廷的人了,这仅仅只是一种荣誉头衔而已。这种朝廷授予的荣誉头衔少林派也有,比如智远大师就是万历皇帝亲封的“护国师”,但有谁说少林在为朝廷效力了?
秦书淮想的没错,这个圣旨并不会暴露他的身份,只会让他的声望更上一层。
按规矩,皇帝一般不会对武林中人下旨,说白了即便他对武林人士下旨也没人会听他的。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某个门派为国计民生做出了特别巨大的贡献,或者做出了极大的行侠仗义的事情,皇帝便会下旨嘉奖。
这是极为荣耀的事情。
江湖中人都看中一个“名”字,皇帝既然代表万民,那么他的嘉奖便是普天之下所有百姓对这个门派的认可和称颂,这种荣耀自然是无可比拟的!更何况朝廷和武林一直处于某种极为微妙的半合作、半对立状态,要让朝廷下旨来嘉奖一个门派,本身就极为少见。有大明一朝,只有少林派和武当派曾获得过这种殊荣。
而秦书淮是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人。从这点上看,他的江河帮又一次得以与少林、武当比肩而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