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子顿时羞得脸红而赤,赶紧坐下来,连头都不敢抬了。
秦书淮也是有些惊讶,心想这柳烟姑娘倒真有些学识,不但能立刻指出这个李公子的诗是抄袭的,而且还能随口说出原诗出自哪里,是谁所写,光是这份功底就很了不起了。
要知道这是明朝,根本没什么义务教育,后世人熟知这首诗是因为课本中收录了它,但明朝的正统课本都是四书五经,外加一本王阳明的《大学问》,普通读书人的课外读物最多再加一本《唐诗三百首》,除此之外的书籍就少有人知了。而这种苏东坡的诗属于宋诗,如果不是饱览诗书之人,绝对不可能看到过。
这么一想,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对这个柳烟姑娘趋之若鹜了,在古代有如此学识的姑娘本就稀少,更何况传说中她还长得沉鱼落雁呢?同时也对她更加好奇了。如果她真是这么一个色艺双绝又学富五车之人,为何不找个好人嫁了,而非要屈身于青楼之中呢?
此后,又有几个人起来对诗,其中还有一个七十多的老学究,不过统统被柳烟姑娘评为中下。这些人无不唉声叹气,却没有一人对柳烟的评价不服气。
这时,崇祯对秦书淮说道,“秦兄,你不上去试试?”
秦书淮笑道,“黄兄不上,小弟怎敢先上?”
崇祯呵呵一笑,“如此,为兄就先献丑了。”
嘴上说的谦虚,脸上却是一副自信满满的表情。要知道这首诗他可是想了一刻多钟了。
于是崇祯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吟道,“三月红花三月柳,春红不负春水游。”
底下顿时传来一阵轻微的惊叹声。这首诗不但押韵,而且前一句两个三月,后一句两个春,对仗工整至极。另外扣题也扣得巧妙,没有直接说落花,而是用“春红不负春水”说明春天的红花落在春水之上,这种手法肯定比直接说落花要来得巧妙。
秦书淮听完也不由冲崇祯竖了竖大拇指,看来身为皇帝,崇祯还是有些造诣的。
果然,没过多久里头的丫鬟传话,说此诗被柳烟姑娘评为“中上”。这是到目前为止第一首被评为中上的诗句,这让崇祯更加傲然地一笑。、
坐下后,崇祯对秦书淮说道,“秦兄,该你了。”
秦书淮狡黠一笑,道,“黄兄,要是我抢了你的风头,你不会生气吧?”
崇祯自信地笑道,“我不是与你约好了么,柳烟姑娘由能者居之,又怎会生气?秦兄莫要小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