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三章 又要出门了

东厂督公 碑塔城主 1501 字 10个月前

本来崇祯在心里是给这个“小目标”打了折扣的,认为能达到五千万两就已经够惊天动地的了。

然而他现在无比确信,一亿两是可以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崇祯特意出宫去看了下,惊讶地发现市面上的物价基本上没怎么涨。盐、铁、布三项关乎民生的东西自不必说,因为秦书淮设定了“朝廷指导价”,价格哪怕是一文钱都没涨。

更让他稀奇的是,连米、面、油以及包子、肉、蔬菜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东西,也基本没涨。

甚至,有些还呈现了降价的趋势。

这就让他实在想不明白了。

朝廷收的税多了,民间的物价反而下降了?

在一个包子铺,崇祯买了几个包子后,忍不住问老板,为什么包子的价格比年初的时候还低了一文钱。

包子铺老板笑眯眯地说道,“这位公子爷,现在粮商都在拼了命地卖陈米陈面,价钱是一跌再跌。咱们包子是用啥做的?可不就是米面吗?米面价格跌了,咱可不得跟着降价?做人得讲良心是不?”

崇祯又问,“那你们不用交赋么?”

“呵呵,交哇,怎么不交?不过咱们卖包子的,才交值百抽三的赋税,便是交了又有什么打紧?赚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啊?我在老家还有薄田二十亩,现在一分钱田赋都不用交,我这区区一月交个几钱银子算什么?你说说,要是咱都不交赋,那朝廷的大军谁养啊?谁给咱安生日子过啊?”

崇祯明白了。

因为今年种地的农民大幅度增加,精明的粮商已经意识到今年全国产粮会大增,所以为了避免陈米陈面到时候卖不出去,就主动降价提前抛售。

同时,跟降低的米面价格比起来,包子铺值百抽三的税赋根本微不足道。

这么一来,包子的价格可不就下跌了么?

秦兄啊秦兄,你可真会算计啊!

只要盐、铁、布、粮这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东西不涨价,其他的就算涨点价又何妨?

这时,旁边一个买包子的插话道,“说得好。我啊,真希望这免赋永远免下去。只要免上十年,可真就又是一出盛世喽。”

“呵呵,免咱三年就咱乐的了,还十年?你当皇上不用吃饭哪?”又一个顾客说道。

大伙儿顿时都乐了。

崇祯也笑了,发自肺腑的那种。

忍不住说道,“要是时机成熟,皇上没准会真的宣布永免赋税呢,你们就瞧着吧。”

说完,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