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庆功宴,又大大提升了士气。如今的这支联军,士气已经冲天了。
第二天,秦书淮带着西征的主要将领,包括魔教的几个主将都去了紫禁城。崇祯要亲自召见他们。
而其余士兵,则在保定城附近休整。
崇祯特批了一百万两犒军赏银,秦书淮自己添了一百万两——这一年里江河帮的码头可没少挣钱。
两百万两赏银直接发下去,一个人平均能拿到50两左右,这绝对是一笔大数目。
当兵当出有钱人的感觉了,这在这些老兵生涯中还是头一次。
崇祯在紫禁城召见了梅印之等人,曾经互相的死敌,如今竟然坐在一堂,畅聊天下的未来。
秦书淮自然陪同,要知道梅印之这样的高手如果想要近距离刺杀崇祯,这些大内侍卫是绝对挡不住的——尽管现在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梅印之没有说太多话,只是观崇祯的一言一行,在心里暗暗记录。
崇祯,虽然有着皇帝的持重,但说到兴奋处,隐隐还是有些少年的狂意,这是个有野心的皇帝。
梅印之记下。
崇祯,虽然治国经验稍显不足,但每每说到天下百姓,眼睛里总是放着光芒,这是个想名垂青史的皇帝。
梅印之记下。
崇祯,虽然大权旁落于秦书淮,但他似乎无所顾忌,每每看向秦书淮,脸上总是挂着一丝笑意,看起来他们真的亲如兄弟。
梅印之记下。
崇祯讲了他的减赋大计,豪言要让天下永免田赋,并且今后还要向困难农民发放补助。他承诺在现行的税率上永不加赋,并且表示要在全国大修官道、大兴水利、大办教育……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工做,而大明之子民若是出海、远行,背后都有强大的朝廷为他们撑腰。
大明子民永远不会受欺负!
梅印之一一记下。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保定城里各酒家的老板,是前一天才得到通知的(考虑安全问题,秦书淮不可能提前通知,否则万一混入奸细大规模下毒就遭了),不过得到通知后就马上自发地聚在一起,商量这场保定城史上最大的规模的流水席了。
首先他们划定了“势力范围”,三万两千多将士,按照十人一桌,总共两千三百桌不是?参加制作这次宴席的有一百二十一家大小酒楼,那大伙儿划分一下,每家负责多少桌。
一开始定的规矩是,酒楼大的多弄几桌,小酒楼就少弄几桌,不过很快小酒楼的老板就不干了。
咋,咱酒楼小归小,还摆不起几桌酒了?如今朝廷新政,往来商旅如织,百姓手里闲钱也多,哪家酒楼生意不比以前好?咱兹当一个月的钱白赚了,来犒赏下将士们行不行?
要知道按规定,但凡哪个酒楼负责制作的那桌酒席,旁边可都插着那个酒楼的牌子呢!那是宣传,更是脸面!人家都几十桌几十桌地摆,插了一溜牌子,就你插两三面牌子,寒碜不寒碜?
经过一番争吵,最后大家终于决定,各酒楼平均分,大概每家能做19桌。
于是各家酒楼老板无不亲自上阵,张罗自己伙计做各种拿手菜。至于食材什么的,大都是从外地专程买过来的——因为保定城里的菜价涨得已经没法买了,他们大方归大方也得考虑成本不是?
至于国公爷答应过所有费用都可以报销这件事,根本没人当回事。
开玩笑,那么点钱谁好意思去找国公爷要?传出去以后还开不开店了?
总之,这顿宴席,不但每个将士都能上桌吃饭,上桌喝酒,而且桌桌都是好酒好菜!
七月的夜晚,凉风习习,沁人心脾。
街上菜香阵阵,又伴着酒香,让人垂涎欲滴。
事先没人通知这群大头兵,他们只接到命令说进城过夜,但是当进城看到一桌桌的美味佳肴时,他们再傻也猜到了。
远征那会儿,军中伙食可想而知。尤其是到后半段,粮草都是从西域当地征来的,那味儿他们可吃不惯!
现在终于可以吃到正宗的中土美食了,这能不让他们激动吗?
咽口水,再咽口水。
忍,再忍。
当他们主将一声令下,命他们可以落座的时候,欢呼声顿起。
无论是魔教兵、武林兵还是朝廷兵,在这一刻彻底融为了一体,大家高呼着、大笑着,一起喝酒,一起吃肉,那种美味普通人根本体会不到。
敞开了吃,欢快地吃,今夜醉了不要紧,国公爷发话,只要不扰民一律宽赦。
而在保定巡抚衙门,更是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