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何可纲认为台安城有埋伏,秦书淮也不会火急火燎派人去通知孟威弃城,要不是鞑子高手的实力让秦书淮吃了一惊,他也不会派沈溪这个级别的高手分三路去送信,要是这些他有一样没做,打死他也发现不了鞑子的企图。
既然如此,大家就马上想好了将计就计之策。
首先,秦书淮立即带领两万大军,每人点上两个火把,假装从官道增援台安。
同时,其余各部暗地里悄悄在沈溪走的那条道接近出口的地方埋下伏兵。
且说秦书淮的队伍刚刚走出五里地,就立马被鞑子的暗哨发现。
暗哨不敢怠慢,飞速跑去通知多尔衮。
这支大军正是以多尔衮为主帅,豪格为副帅,至于阿济格,现在不过领了约一万兵马辅助,戴罪立功。
此外,此次出征范文程也在——这家伙主动请战,想好好立上一功呢!
原本范文程心里有些忐忑,因为之前秦书淮并没有依照他料想的那样立即出兵。
但是当队伍行至台安城30里外的时候,他终于接到了马哨的报告!
秦书淮起兵了!而且直奔台安城!
多尔衮的脸色也好看了不少,本来他还以为这个汉奴的计策不行,秦书淮不会上当。现在看起来,秦书淮的确上当了!
于是大军加快行军,抵达台安城外二十里后,立即掐灭火把转向朝西,往大黑山堡直奔而去!
且说秦书淮带着两万大军走了六七路后,突然熄灭了火把。
冬天的天很黑,而且下着小雪,远看是根本看不清明军的人影的。
鞑子的暗哨立刻两眼一抹黑。
秦书淮下令全军暂停,然后派出至少两千厂卫以及阵中高手在附近细细搜索,做出担心埋伏的姿态——实际上是在搜索敌军暗哨。
如此一来,鞑子暗哨近距离侦查已经不可能了——别说普通暗哨,就是高手来又如何?几千人拉网式搜索、十几名顶尖高手还清不了大军周遭十几米区域内的敌人,那整个武林和厂卫就不用玩了。
况且鞑子最顶尖的高手,已经派往沈溪之前去的那条路了。
鞑子的暗哨怎么也没想到秦书淮大军会突然停下来搞这么一出,有好几个当场被格杀了,另外几个手脚快的则跑了。
清理完暗哨后,秦书淮又下令,最前方五千人马拉长队伍,不紧不慢地朝台安城继续进发,并且要求发出一定的噪音,造成大军继续前行的假象。
其余人马则全部进入附近草丛,悄悄隐蔽起来。
这么做不是为了埋伏,而是为了稳妥起见——如果剩余的一万五人马现在就赶回大黑山堡,那黑夜归黑夜,也还是可能被发现。毕竟一万五千人,不是十五个人。
但是明军诸将认为,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他们又没开全地图视角!
这里是鞑子的地盘,鞑子究竟如何配置的兵力,谁敢说全部知道?
或者,谁敢保证秦书淮的情报网络可以完全探查到所有鞑子军队的一举一动,况且这是在晚上?
秦书淮就不淡定了。
万一何可纲的推测是对的,那要是贸然去救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就这么看着孟威不救么?
此刻,在场所有将领事实上都已经做出误判了。
误判之下,秦书淮就不敢发兵去台安。
这是打仗,不是江湖打架,要是打架的话对手人再多他也敢去,大不了用轻功跑了就是,但是战争可不是这么打的。
一个不慎全军覆没,准备一年多的北伐就全泡汤了!
只是沉吟了一小会儿,他就说道,“立即派人去通知孟威,大军撤往沙岭堡,务必轻装简行,要不然来不及!”
赵率教点头道,“此计倒也是稳妥之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众将虽然可惜台安城又得而复失,但眼下也只有这个办法最稳妥了。
只是可惜了大批的粮草物资,以及那十五门红衣大炮——这些东西必然要销毁,不可能落到鞑子手里。
“既然这样,那就得快了!”祖大寿补充道,“需派几个好手去,否则怕是鞑子高手会在沿途拦截,通知不到就遭了!”
来时路上出现的那几个鞑子高手,到现在还让大家心有余悸。
秦书淮点头道,“咱们多派几批,分几路前去通知,就不信鞑子有那么多高手,每条路都能封住。”
此时,那个白莲教人马上说道,“教主,属下就是此地人士,知道除了官道,还有另外两条路可通台安城!”
秦书淮说道,“好极,你且指出来。”
那个白莲教徒指出道路之后,秦书淮立马派智空、智仁、沈溪三人各带几名好手,分三路前往台安城,去通知孟威。
这三人二话不说,挑了快马立即狂奔而去。
这是和时间赛跑。
孟威要想安全撤出,至少必须在鞑子抵达前半个时辰出城才行——至少明军是这么想的。
他们当然想错了,因为莽古尔泰可没想攻台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