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还在世的时候,他对张吴氏并没这般尊重,不过眼下死者为大,自要比平常礼数周全些。
张吴氏见他一身朱紫官袍贵气逼人,却哪敢生受他的礼数,忙退让到了一旁,哑着嗓子摇头道:“大人说得哪里话,您对我们母子多番照应,又为相公的案子往来奔走,小妇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说着,也往旁边让了让,低垂眉眼道:“大人先请进来上柱香吧。”
孙绍宗自然不会推辞,跨过门槛,当仁不让的走在前头。
进门就见张安的尸身,已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寿衣,头西脚东的躺在平板床上,脸上盖着宝蓝色的碎绸布,脚底还点着盏长明灯。
张安的儿子侧坐在左上首,正龇牙咧嘴的揉着膝盖——他如今也才四岁大,怕是还理解不了生死大事。
尤其这两年张安出征在外,回来也才几天时间就下了大狱,他对这生身父亲本就陌生的很。
唉
想到这些,孙绍宗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张吴氏这时却急忙吩咐道:“旭儿,还愣着做什么,快过来给孙大人磕头!”
孩子虽还懵懂,却是个顶乖巧的,听了母亲的招呼,立刻膝行几步上前,规规矩矩的刻了一个响头。
孙绍宗站着没动,却又吩咐道:“再磕。”
小家伙楞了一下,先是怯怯的看了眼孙绍宗,又嘟着嘴向母亲投去求助的目光。
张吴氏在一旁见状,还以为是儿子哪里做得不对,冲撞了孙绍宗。
正惶惶不安之际,一旁的王振却瞧出了端倪,忙上前催促道:“这傻小子,大人让你磕你就磕呗,多少人求着想磕还轮不上呢!”
他最近倒同这孩子混的颇为熟悉,因而那小家伙稍一犹豫,就又规规矩矩的磕起头来。
等他连着叩首三次,孙绍宗这才将孩子从地上拉起来,揽在怀里正色道:“今儿这就算定下名分了,以后旭儿便是我孙绍宗的义子,但凡我在世一日,就少不了他的富贵前程!”
顿了顿,又道:“明儿我就进宫,先替他讨一份封赏回来!”
张吴氏这才明白过来,不由得喜极而泣,随即噗通一声,也跪下来叩首连连。
孙绍宗吩咐王振将她扶起,又把孩子交与她照应,这才走到灵堂正中的供桌旁,取过檀香进行祭拜。
【第一更,后面两更都在半夜,睡得早的不用等了,明儿再看也不迟。】
不敢提北静王妃如何涂药。
却说孙绍宗写好了奏章,就准备一鼓作气,去宫里递牌子觐见皇帝,先把这‘封赏、抚恤’的调子定下来再说。
谁知紧赶慢赶到了西华门,却只见‘免战牌’高挂。
寻门前当值的虎贲军一扫听,才晓得是太妃娘娘身体欠安,皇帝特意推了下午的公事,陪在生母床前进孝。
当然,若是有十万火急的要务,也还是可以特事特办,直接呈递到皇帝面前的。
可孙绍宗今儿要禀报的事情,却明显离着十万火急还有好大的差距。
没奈何,他也只好重新上了马车,调头循来路而去。
不过这眼瞧着,也已经接近申正【下午四点】时分,就算回到衙门估计坐不了多一会儿,就又该散衙了。
因此路上孙绍宗并没有返回大理寺,而是顺路去了张安家中。
…………
吁
随着车夫扬声吆喝,挽马踢踢踏踏的停在了张安家门外。
孙绍宗挑帘子下车,听得里面悲声不断,心下叹了口气,迈步正待往里走,却忽里面走出两个陌生面孔。
那二人倒都认得孙绍宗,眼见与他走了碰头,忙都躬身见礼:“下官丁仁璐【辛龙涛】,见过廷尉大人。”
这见官‘捧一级’的风气,还真是……让人听的蛮顺耳。
不过他们既然自称下官,显然是有正经差事的官员,如今出入张安家中,却又是为了什么?
孙绍宗下意识的问了句:“你二人是那个衙门的?是与张安有旧,还是……”
就听为首的丁仁璐恭声道:“我二人是刑部杨侍郎派来,彻查张巡检杀叔一案的。”
孙绍宗一听这话,脸色登时沉了下来。
他早就猜到杨安邦会为堂弟出头,却不曾想这厮的动作如此之快——打从中午自己捉拿杨汉才算起,也还不到两个半时辰,他的人竟然就堂而皇之的,找到张安家中来了!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