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最后一本新书贴上标签,褚言抱着一摞大概十几本书穿梭在书架间,将它们一一放在该放的地方,抬手看一眼腕表上显示的时间,她拍拍手朝前台走去。
在前台打过卡,结清了单日酬金,褚言拍了拍守门的小机器人,对它说了声再见。
“褚言姐姐再见再见”
踩着飞行滑板飞出去十多米远了,褚言还能听到小机器人雀跃的声音,抬头看看挂在东方天空的太阳,她勾了勾嘴角。
今天心情不错,去“晋江”看看好了。
回到寝室,同住的两位室友都在,只不过两个人都躺在营养仓里与现实世界隔绝,从她们营养仓上显示的营养剂剩余量来看,这两个人至少四天没有脱离全息世界了。
人类发展跨越至星历已经312年,定居外星的人类总数早在星历266年便超过了母星,但所有人类都能在全息世界当中通过精神互联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全息世界已经代替现实世界成为了绝大部分人类的活动场所,甚至有人直接定居全息世界,与现实完全脱离。
已有世界纪录显示,全息世界最长在线时间为一百零一年三个月零四天,该纪录保持者从六岁准入全息世界起到一百零七岁因一场意外身亡之前从未回归过现实世界,而他的行为在人类当中并不特立独行。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生活全息化”的转变方向。
比如褚言。
褚言的外公是一位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堪称泰斗,虽然从小与他接触的不多,但褚言深受外公的影响,喜欢阅读各方面的书籍。
是的,阅读。
这是一个几乎在现代社会消失的词语。
生活全息化让人们接受知识更加便利,脑波转换图像声音的技术让所有人都有成为信息制造者的资格,同时在接收信息时也比单纯的记忆更加方便快捷。
在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在现实世界中端着纸质书籍,面对冷冰冰的文字,进行“阅读”这一堪称原始的信息接收方式呢?
褚言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历史——
人类母星全面迈入互联网时代时,文化界曾经掀起过一股“电子书对纸质书”的讨论热潮,在当时,这个话题的讨论度非常之高,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想必那个时候的人们根本想不到在未来的某一天,别说电子书,就连书都快被人们给抛弃了。
因为纸质书籍的大量缺失,喜欢阅读的褚言不得不在报考大学的时候选择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纸质图书馆的北清大学,并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申请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这个工作是她求外公帮忙弄到的,除她之外,担任这一工作的全部都是全自动机器人。
从储物柜里拿出备用营养剂给室友添满,褚言脱掉鞋子也钻进了自己的营养仓。
她虽然不赞成生活全息化,不过这种生活方式确实操蛋的便利,她再不合群也还是正常人的范畴,避免不了。
登入全息世界,褚言站在一条宽阔的大街上,街上行人不少,每个人都显得非常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