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亮这次购买了一套《诗经》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和大儒孔颖达的注释疏本,三套颜师古的《五经定本》、《匡谬正俗》、《汉书注》,一共十本,光是字数就达到了二百多万字,要是找人抄写的话,没有二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但价格却只要二贯六百文,价格便宜到让顾亮有买下这里所有书的冲动,太便宜了,跟白送差不多。
老者一脸的傲娇道:“不多,已经存了二百多贯,十年之内应该不成问题,也算是给子孙留下了活命的生意!”
顾亮听的感觉有点不对,才二百多贯,这么大一个书店,要是放在大唐,一年能赚上千贯都是少的……。
正欲继续套老者的话题,就见那名去兑换铜钱的仆役急冲冲的跑了过来,一脸的愤怒道:“管事,这里的人好生欺人,竟然想讹诈我等,不仅如此,还用纸张充当铜钱兑换,这……这……气死了!”
自己的手下连兑换铜钱这样的小事都办不好,顾亮有些不悦,可听完仆役的话,一下呆滞了,什么讹诈,什么纸张充当货币,这都是什么啊!
顾亮走南闯北也是见过世面之人,兑换铜钱的事情经常遇到,在大唐,各地兑换铜钱的比例并不一样,虽说一贯等于一千文,铜钱的面值可没有一千文,加上各地恶钱泛滥,兑换比例也千差万别,有的地方一两银子能兑换一千二百文,有的地方则能兑换二千文,造成铜钱和铜钱之间也有兑换的比例。
“没用的东西,蠢货,这点小事情也办不好,难道要让某亲自去不成!”
仆役一脸的委屈,这真不是自己无能,实在是这岛上的兑换有些诡异,结结巴巴的将事情详细叙说了一遍道:“这里一两银子只能兑换二百文,不是小子不想兑换,着实是他们欺人太甚,那几张破纸糊弄小子啊!”
顾亮正想继续发火,事情没办好,竟然还狡辩,当真自己不发火吗?
正欲亲自去钱庄看看是怎么一回事,柜台后的老者突然张口道:“这位郎君刚来此岛,可能有所不知,你手下的仆役说的没错,这里的钱庄的确是一两银子兑换二百文,呃!错了,应该是二百分,相当于二元,瞧小老儿的记性,竟然把这件事情忘记和郎君解释了!”
说着老者从柜台下面拿出几张花花绿绿的纸片,放在顾亮的面前道:“这就是此岛的货币,岛上不用铜钱,也不用金银进行交易,买卖商品只能用这些钞票支付,郎君瞧瞧便明白了?”
“气死我了”,顾亮快要气疯了,恨不得一口咬死面前这个老者,奸商啊!比自己还要奸上十倍、百倍,自己和他一比,就是懵懵懂懂纯洁无比的小白兔。
顾亮强压心口怒气,好吧!强龙不压地头蛇,自己先忍了。
“这几本书多少钱!”
老者再次睁开眼脸,翻了翻柜台上的书籍,在旁边的算盘上劈哩啪啦的拨弄了几下,古井无波道:“二贯六百零四文,给你打一个折,收你二贯六百文!”
就少了四文,这特么的是打折吗?
顾亮忍住快要爆发的怒气,从怀里取出大约三贯的银子丢在柜台上,抱起书就想离开,这里一分钟都待不下去了。
“等一下,这里不收银子!”
不收银子,难道收铜钱吗?
这个时代是铜本位制,就是以铜钱作为交易货币,这没什么错!问题是刚刚老者拿了自己两锭金子,怎么不说不收金子,这是要气死自己啊!
不过顾亮毕竟是有见识之人,这种情况在大唐也一样,商铺通常只收铜钱和丝帛,如果要用金银购买商品,必须到钱庄兑换铜钱,否则商铺收取金银,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行贿自然不在此列。
当然如果是商贾之间大宗贸易,比如唐商在倭国进行贸易,动辄就是上万贯,十几万贯,自然不可能使用笨重的铜钱进行交易,自然就会用金银进行结算。
顾亮随身那会携带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