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第一次议会

何管事走上前台,虽然王伦是大管事,但真正管理五峰列岛的却是何管事,相当于大唐一县的县令,议会自然要何管事主持,以后等到议长被选出后,何管事才会退居幕后。

“议会第一项是旧年的工作汇报!”

绝大部分参加这次议会的人都不知道这议会应该怎么开,甄乾当然也不知道,后世倒是经常大会小会开,可都是假话、套话,空话一大堆,所以开会的时候总是打瞌睡,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不过好在后世资讯发达,电视电影里经常出现议会的场面,看多了终能记得一些,就算不能摸到精粹,可在这个时代也是突破了,发现问题有的是时间改正。

甄乾也不知道自己搞出来的这个议会是什么怪胎,不过看起来章程条理清晰,王伦看了之后,感觉这和家族议事有点像,自己也感觉好像是这样。

“议会第二项是分组讨论,诸位现在还不是正式的议员,可是却已经有了议员的职责,可以对旧年的政绩评点,也可以提出新年的计划,可以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是以后议员要怎么选出,当然除了军事之外,每个议员都有一项提议的权力,先在小组里讨论之后,认为切实可行,再拿到大会上讨论……。”

“议会第三项是提出明年发展的计划,尤其是资金的安排规划,比如是不是要加大教育的投入,那里需要新建学堂,或者那里需要修路、盖房子,甚至是五峰列岛对外的贸易等等!”

何管事定下了议会今后进行的基调,当然这也可以改,不过现在没人能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而已。

众人都感觉这次议会有些新鲜,和家常唠嗑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心事也活络起来,想着自己也有一天能参与到五峰列岛管理中,难免有些小激动。

甄乾坐在下面静静的听着,自己今天不是主角,是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这也是自己强烈要求的,自己的影响越小,等到自己离开后,议会的功能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如果自己一开口,议会绝对会变成一言堂,这可不是自己想看见的!

“除夕”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记载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邪鬼。这就是“除夕”节令。

除夕号称“百节之首”,是旧年最后一天,因而有“岁暮”“岁除”“除日”“除夜”之称。又因为除夕也是新年的前一天,所以兼具“除旧”与“迎新”的双重意义。

这是甄乾在五峰列岛第一个新年,所以显得格外的隆重。

新罗国和倭国之间的战争还在持续,却阻挡不住人们过年的喜悦,一大早便开始忙碌起来,“插桃枝”、“贴春书”、“悬春幡”、“画虎头”、“书聻字”,好不热闹。

这里的“插桃枝”,是真的从桃树上摘下新鲜的桃树枝条,插在家里门户之上。

为什么要插桃枝?盛唐宰相张说在《岳州守岁二首》说得很明白:“桃枝堪辟恶”,也就是说,桃枝可以辟邪驱鬼。

桃树是早春植物,是春天到来、季节变换的标志性植物;同时,桃“易植而子繁”,果实多多,是带给人们丰收的植物,所以还有多子多孙的祝福之意。

传说夸父追日,渴死之后,“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是“桃林”。夸父逐日的目的,是追求太阳永生不死的秘密。所以,夸父最后化成桃林,是夸父以另外一种形式获得了永生。

桃,因此成为吉祥的植物,有了长寿之意,所以,古人生日喜欢寿桃。

还有,“插桃枝”要注意,一定要摘取桃的东南枝、或东南方向的桃枝,才会有避邪驱鬼的作用。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东南方向是向阳的方向,该处桃枝接受日光较多、阳气更重的缘故。

“贴春书”和后世春联差不多,又叫“春帖”,用纸制成,上面有五言或七言绝句,内容一般与过年、春节、春季有关,然后粘贴于门、窗、帐、屏风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