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异议(二)

闺华记 千年书一桐 1082 字 2024-04-20

“对啊,常大人也知道你寒窗苦读二十多载才能入仕,如果老夫没有记错的话,常大人从一个翰林院的编修做到今天的刑部尚书又花了二十多年,而我们国公府的承继者也是从五岁便开始专门精心培养的,他不仅要精通俗务、政务,他还必须熟识军务,否则,他怎么管束这些族人,又凭什么为皇上分忧,战事一起,他又拿什么来御敌?你以为我们这些世家培养一个世子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别人我是不清楚,但定国公家的世子是皇上亲口夸过的少见的文武全才,换一个,换一个能撑起定国公府吗?换一个能挡住北边的鞑靼兵吗?”

潘旸这番话倒也不全是为了顾家,他想维护的是这些世家的利益,因为他心里明镜似的,皇上和顾家的积怨很深,以前的旧事不提,单就这次的赵王谋逆一案和顾霖抗旨留下云知府的血脉一案都足够皇上去收拾顾家了。

如果这次开先例罢了顾家的爵位,下次保不齐就轮到别家了,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族人个个都安分守己没有惹出什么麻烦来。

不说族人,就他们这些当家主事的,谁又敢说自己的手上是干干净净的?

而潘旸之所以有足够的底气说话主要是因为他清楚一点,大夏和鞑靼的战事还没有结束,这个时候的皇上是决计不敢发落顾琰的。

“这?”常缙被问住了,好在他脑子也转得快,“潘大人,我方才只是就事论事,从大夏律法的角度去考虑这桩案子,至于这桩案子最后该怎么判决还得问皇上。”

潘旸和沈琛见常缙把问题推给了皇上,相互看了一眼,点点头,退了回去,只要这些大臣们松口了,不抓住顾铄不放,皇上是不可能主动去为难顾铄的。

谁知潘旸和沈琛两人刚退回去,燕王站了出来,他是燕州被破后化妆成普通百姓趁乱逃出来的,因此,他对鞑靼人是深恶痛绝的,自然也恨上了和鞑靼人私通的徐氏。

“皇上,照潘国公的意思他们这些世家培养一个世子十分不易,因此无论这个世子犯了什么错,皇上都不应该夺了他的爵位,如此我倒是想问问,是不是这些世子的地位比我们皇室还要尊崇?”

“自然不是。”潘旸又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