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吃饭有回扣

春风二十年 宁溪南 1140 字 10个月前

夏茂盛说:“谁能天天下馆子呀?天天来你这吃谁出钱?不能行,喊了也没啥大用。”

老板说:“你们一起来,吃完大伙一起出钱,就像你们这桌,六个人,七十来块钱,一人才十块多点,对不?这么的大伙都吃挺好,还热闹。到时候你们俩的那份我再退给你们,咋样?”

小伟点头说:“行,咋不行。等开课了中午找地方吃饭我给你叫人,不过来了能不能留住可就和我们没关系啦啊。晚上我得回家,那就是老夏的事了,我这头顾不上。”

夏茂盛把碗里的汤喝完,把碗放到桌子上说:“拉人能拉,就是不敢说天天能来。一天三顿饭,早上油条包子对付一口,中午晚上得吃饱,一天下来一个人咋也得十来块钱,要是天天来你这,就得三十,估计够呛,到时候看吧。”

老板点了点头,夏茂盛说的是实情,这个时候没有几个人能一个月花九百块钱吃饭,一般来学习的也都不是啥有钱人家的孩子,一个月能有个三百四百的生活费就算相当不错了。

他也没想着这些学生能天天来他这吃饭,顺嘴这么说一句,留个印像,一个厨师班七八十人,一天能来一桌,他生意就能好上不少,必竟这个时代在这摆着,钱还是很值钱的。

不像后世,服务行业都是做小区生意,这个时代,有家有业的人没几个舍得出来,靠的全是流动人口。

等一箱啤酒下去,桌上那爷四个也差不多了,李光钊的爸爸喝起兴了,还要喊老板拿酒,被杨铁斌的爸爸拦住了,两个人是来送孩子的,又是外地人,要是在这喝高了也有意思了。

爬了几口饭,喝了一碗汤,两个爸爸一起结了饭钱,六个人从饭店出来。老板一直送到门口,又散了一圈烟才回去。其实这就是服务行业的真谛,来过,态度好,东西可以,下次自然就会再来,人都有趋熟的心理。

出了饭店转到正街上,两个爸爸又找了家日用杂货店,给孩子买毛巾牙刷这些洗漱用品,夏茂盛也跟着把自己的东西买了,大伙回到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