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人生百味得失在算(给自己加油)

春风二十年 宁溪南 2324 字 10个月前

到了塑料厂,找到销售科,说明来意,然后把东来顺那这的样版给他们看了一下,说了要求,把东来顺的商标留下,这个是要打模的。

五年的长期订货合同签订,价钱又降了一分五,这也是厂家的极限了,但对这个时代的塑料包装厂,由其是这种辅助性的包装厂来说,一个长达五年的订货合同简直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是必须无条件全力抓住的,不容有失。

模具钱八千一套,连带着定金,小伟签下合同留下五万块钱,这事就算稳了,余下货到付款。

在整个90年代,整个东北的模具和工业用纸基本都是用的鲁东货,全亚洲最便宜,没有别的原因。日本货最贵,但精度以及耐度最高,这是技术优势,没有办法。

吸塑制品的计价有点复杂,首先要精确用料的厚度,然后单体产品的用料面积,然后用面积厚度密度比算出重量,再乘以单价吨,这就是原料净成本。然后按工期算出人工水电这些附加成本,核成单体成本去加原料净成本,然后还要再加上损耗比,算出实际使用原料成本,也就是产品成本,然后按市场价格波动区间计算利润,得出出厂价。

(纸制品计价方式相同,但更复杂,比如一个鞋盒,蕊,棱,皮,都要单算,再加上贴合成本)

所有产品的净成本价格都是低于市场利润差的,比如一件衣服,卖300,那么它的出厂价应该在53块钱左右,一台空调5800,出厂价就是1500上下波动。这是净差,在最终端销售的时候,还要加上附加费用,运费,搬运人工费,储存费用,终端店面费用均摊这些,这也是为什么网购比实体店便宜的原因。

我们无论生产什么,定价都要考虑周全,自家卖,全市,全省,全国,定价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要考虑好,要不然扩张就等于死亡。

纸制品和塑料制品的价格实际上都是一分一厘的谈出来的,有很多时候,为了一分钱五厘钱能扯上半个月,这是真的。很多时候我们想像中巨富大享们都是挥斥方遒,谈笑间千万百万面不改色,其实不是,两个千万资产的商人在一起脸红脖子粗的抠二分钱,这才是常态。

老宁原来给医院供过验尿盒,那一个小盒的五厘钱,到结算的时候可能就是几万,也许就是这批货的全部利润了。

而给阿美莉卡老禇供货的时候,更是因为一个五公分宽的薄纸圈几十公里来回跑十几趟。

后来因为某些个人原因,把客户交给了一个“朋友”离开奉天,现在“朋友”开着英菲尼迪到处慈善,之间也只剩一饭之恩了。

这也是一种计算失误,成本与附加费用的关系没有搞清楚,做事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做事计算得失并不是叫人以利为重,而是要清楚自己的得失。清楚不是计较。

小妹子问:“在哪块儿?工资能给多少?”

陈辉说:“在三好街,知道吧?工资还没定下来,反正不会少于五百块钱,给定做衣服,有正经宿舍,一个月休四天,表现好的有奖金。”

小伟问:“你叫啥?”

小妹子说:“我叫魏云,叫我二丫就行,你们那饭店多大呀?能雇多少人?”

陈辉说:“有一千五百来个平方,二层楼,服务员怎么也得十几二十个吧,这个没有一定,看情况。”

魏云眨着又黑又亮的大眼睛说:“那我再喊几个同学行不?”

陈辉点头说:“行,不过有要求,个头都得和你差不多的,比你高行,再矮就不要了,还有长相,是吧?还有就是瘦,胖的不要,俺们那衣服胖人穿不好看。”

一个墩实的男的,四十来岁,穿着件脏了叭叽的厨师服,端着个大汤碗出来,把汤碗放到桌上,搓着手说:“尝尝,这个好吃。连汤吃热呼又香。”指了指汤碗里放着的木勺。碗里黑乎乎的也看不出个个数,就能看着有土豆,飘散着蒜香。

小伟拿木勺给自己舀了一小碗,尝了一下,说:“哎,还行啊,真不错,这汤浓的舒服。”茄子青椒杮子全都炖溶在汤里了,混着肉香,确实不错。

夏茂盛和陈辉也放下筷子舀了一碗吃,都点头表示好吃。

魏爸瞅了女儿一眼问:“说啥呢呀说那么热闹?就听你叭叭的了,一天到晚也没个稳当劲。”

魏云指着陈辉说:“说上班呢。过了年我去这个哥那上班去,一个月五百有奖金,咋样?”

魏爸戒备的看了看三个人,脸上笑容也没了,问:“你们嘎哈的呀?”

陈辉说:“俺们也开饭店的,这不想让你女儿去上班嘛,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