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新的一年

春风二十年 宁溪南 2203 字 10个月前

如果说拿90年代初的散桌歌厅和现在的西餐咖啡厅比或许稍有不如,但绝对比现在的茶楼档次高,消费高的地方自然逼格就高。一直到95年前后,歌厅到处都是了,变成不唱歌了,歌厅这个称谓才烂了大街。歌厅不唱歌,发廊不剪头,是9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新产业,一直流传至今。

90年代,黑白色的中国开始转变为彩色的花花世界。

时间转眼就进入了91年。

元月,龙城寻呼台开通。bb机开始进入龙城百姓的生活。穿衣服把一支手插在裤兜里,把衣服的一边扯到后面去好露出腰里的bb机,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共性行为。

小伟给老爸也配了一台,没弄最新式的,就是摩托一代。小伟妈不要。

小伟爸拿到机器用自家客厅里的电话呼了自己几遍,然后美滋滋的把机器挂到腰间,站到100边上让小伟照像,还拉着小伟妈和小红照了几张,最后在小伟妈妈的二指禅大法下才跑锅炉房看锅炉去了。小伟突然悲催的发现,原来掐人这事是不分血统和遗传的,自己老妈的功力明显比陈晓要深厚的多。

陈辉和刘洪亮也跑过来凑热闹,把三辆轿车开出来摆在院子里以食品厂和住房为背景拍照,陈辉给小伟和小红也照了几张,然后把食品厂,厨师班面点班和西点班的教室,宿舍还有实习车间都拍了一下,这个以后是要用到广告上的。

然后战场扩大,食品厂的几个大姐合拍,尚姐拍,郝晓冬两口子拍。

一直把一卷胶片祸祸完,这才算停止了这番热闹。

把胶片交给刘洪亮拿去洗,他要给各个代销点送货,正好顺路带过去。

现在食品厂生产老式面包,麻花,炉果,苏达饼干,小动物饼干,鸡蛋酥,老式曲奇饼干,槽子糕,蜂密蛋糕,焦糖馒头,江米条,花生糖等十来种散装产品,代销点十六个,已经基本上保持收支平衡,这几天尚姐正领着人马研究油茶。

油茶这东西缘自蒙古的青稞茶,用熟面,芝麻,花生和糖制成,在东北地区非常流行。南方也有类似产品,就是芝麻糊。

这会儿台球厅里得有三四十人,闹闹哄哄的抽着烟,虽然装了排风扇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抽烟的太多了。不抽烟的人在里面呆一会儿再出来也是从里到外一股烟味。

舞厅在这排房子的另一头,挨着公共厕所。

走到坝子中间就能听到舞厅里面传出来的音乐声,好在这会儿是冬天门窗关着,要是夏天声音会更大。舞厅门口也一伙的聚集着二十来个人,站在那抽着烟说话,舞厅里面是不许抽烟的,而且跳起舞来也没功夫抽啊,你搂着个女的跳舞还叼根烟哪?

“我靠,这特么什么烂厕所啊,差点掉坑里,地下冻的全是冰啊。”一个男的一边拍打着裤子一边从厕所里走出来,嘴里骂骂叽叽的。

外边几个人哄笑起来:“你是不是让那女的弄飘了?在里面嘎哈了呀?”

“对呀,我比你后进的都出来了,你在里面打枪呢吧?”

“应该差不多,咱们进去也没摔呀,这是腿打软了,太没出息了。”

“滚基吧蛋,就是你们到处乱尿弄的地上全是冰。那坑边上都特么蹲不住了操的。”几个人扔了烟头又进舞厅里面去了,门一开一关,震耳的舞曲声涌出来。说实话这年头还没有专门的舞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根据节奏编排到一起,一般十分钟一段。

这个时代的舞厅里都是跳交际舞,平四快四,慢三快三,中间有二十分钟的迪斯科。

跳舞的时候男的撅腚挺胸,每一个动作都要起范儿,扭腰摆胯甩头的动作幅度都很夸张的,其实挺有意思。有兴趣的朋友搜一下“好尴尬呀”大潘的小品,其中有当时的舞姿演示。爱笑会议室的节目。

小伟问小红:“进去看看不?”

小红瞅着舞厅的门摇了摇头,说:“不会跳,你会呀?”

小伟说:“我上哪会去啊,你们学校不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