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乌古台措和马头琴

春风二十年 宁溪南 2808 字 10个月前

陈辉愣了一下问:“什么意思?”

琴声越来越清晰,门帘一挑,一个穿着蒙古袍戴着半耳帽的蒙族女子走了进来,她后面跟着二女一男,男的手里的马头琴欢快的响着,从他的嗓子里传出一段清脆尖利却不刺耳的抖音。

半耳帽女子行了个蒙古礼,用蒙语问候了一声,然后在马头琴的琴音中唱了起来,她身后的两个女子一个捧着蓝色的哈达,一个捧着的是酒碗,那碗口有人脸那么大。张军示意几个人站起来。

她唱了几句,从身边女子手里拿过一条哈达走过来,张军马上指了指一脸懵逼的陈辉。

半耳帽边唱边把哈达套在陈辉脖子上,扭身拿过一个大碗。

捧着大碗的女子另一只手拎着一个好大的铜壶,轻飘飘的抬起来给碗里注满了略显浑浊的羊奶酒。半耳帽左手端着酒碗,右手中指在酒碗上虚点了一下向上一挥,再点一下向地面一挥,再点一下点在自己的眉心上,然后把酒碗递给陈辉。

陈辉瞅了张军一眼双手接过酒碗,张军笑着解说:“跟她学。你得沾着酒。右手中指沾酒,对,向空中弹,再沾,向地面弹,第三下抹在眉心,对,干了吧。”

陈辉瞬间眼睛睁的老大看着张军,张军点头说:“对,干了。”

陈辉咽了口唾沫,看了看半耳帽,她睁着美丽的大眼睛期盼的看着陈辉,还伸出双手做了个喝的动作示意了下。陈辉把碗放到嘴边尝了尝,然后干了,碗并不深,有五公分多一点,但是大呀。

喝完了碗中酒陈辉打了个嗝把碗还回去,半耳帽接了碗又唱起来,张军说:“三碗。慢慢喝别喝急了。”果然,边上的女子提起大壶又满上了。

三碗下去陈辉就有点飘了,然后是张军,一碗,夏茂盛,一碗,小伟半碗,耿惠和小红只倒了一个碗底,小红喝完还舔了舔嘴唇说:“挺好喝的,不辣。”

献完哈达喝完敬酒,半耳帽伴着马头琴唱了一首完整的歌,然后行了个礼,几个人出去了。

陈辉这才说话:“为啥我三碗你们就,就一碗,半碗哪?”

张军给陈辉递了一根大排说:“原来是每个人都是三碗的,后来也算是商业化了,一群人里有一个三碗就行了,其他人意思意思就行,礼到就行了。要是到蒙古人家里不行,每个人都得喝。怎么样?好喝不?”

陈辉喘了一口粗气说“酒还行,就是这么个喝法,不行啊。”放下大排站起来,往边上走了两步晃了晃,然后就,倒了。羊奶酒不烈,不烈也是酒啊,三十来度四十度是有的,何况是三大碗连着闷下去。

小伟他们几个愣了一下,然后都笑起来。

蒙古包的门不高,人要弯腰才能通过。

蒙古包里整个地面上铺着厚厚的地毯,正中间有一根撑木刷着红漆用来撑起顶上的毡布。

一进门这里是换鞋的地方,几个人脱了鞋踩上地毯,很软,踩上去很舒服。

蒙古包里是没有床的,吃饭支上桌子,睡觉把桌子收起来直接在地毯上铺上被子。

这里用的桌子是一种矮桌,有三十公分左右,人是直接坐到地毯上的,不过,可能是因为这里已经是对外经营了,桌子边上摆了一圈小板凳,这是考虑到汉族人不擅长盘坐吧。其实东北原来在炕上吃饭也是盘着的。

张军也没和大家商量直接安排了饭菜,然后大家就随意坐下来说话。小红和耿惠拉着手满包里乱转,到处摸着看,像探险一样。

等两个好奇的丫头把整蒙古包都探索了一圈,门帘一挑,进来一个穿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女孩,手里捧着一叠土碗,拎着一个大壶。

张军招手说:“来来,都过来尝尝这个。”

几个人围到桌子边上看着,小红问:“这是啥?”

服务员手脚麻利的在桌子上摆碗,说“乌古台措。”

小红仰起头问小伟:“啥?”

张军笑着说:“茶,蒙古人传统的一种茶,以前接待贵客用的,蒙古话就叫乌古台措。”

服务员跪在桌子边上把碗摆好,在碗里加了一块酥油,然后拿大壶往碗里加了些浓浓的奶白色奶茶,搅拌以后粘粘的,她在碗里又加了一些炒熟的青稞粒,然后长身跪起躬身俯头双手把茶奉给大家。

张军伸出双手接过来说:“双手接,要懂礼节。”

每个人都规规矩矩的用双手把茶接过来,马上就有了一种很浓重的仪式感,庄重又亲切。

服务员奉了茶就转身出去了,从头至尾就说了一句话。

张军说:“就这么拌着吃,尝尝。”

小红小声问:“她为什么要跪着啊,感觉好不容易,我都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