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候女人的地位比较低,很难得参加什么活动,于是响应者云集,力量相当大,像筹款,慰军,生产战需品,由其是植树,喜都的遍地绿荫有她们一大半的功劳。
伪中央银行就是现在的人行,是整个喜都当时花钱最多的楼,六百万元,应该也是喜都最坚固的楼了。伪外交部现在变成了总部厨房。
太多了,不是主要的建筑就不一一说了,反正现在大部分行局使用的旧楼原功能也差不多,像邮电局用的就是伪满电话通信大楼。联通总部用的是放送局的旧楼。纪委用的是监察部大楼等等。
说实话,在建筑方面日本人照毛子差了不少,都是又大又矮的,也不是那么壮观,造价却相当高,像吉大档案馆那栋,当时花了一百八十万。
不过小日本的建筑有个最大的特点,都是钢筋混凝土的,结实。
现在整个喜都城区,至少有一半,或者更多,都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建筑,大部分变成了民宅。从空中俯瞰整个市区,以花园广场为分界点,以道路相连接,整个城市被分成一块一块的菱形区域,各区域内的建筑都不尽相同。
从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大六角星祭坛式布局开始,每一片日本楼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建筑者把楼按照文字符号的样式排列出来,可惜没有人去研究它,现在已经没有人明白这些楼宇文字组到底是什么含义了。
45年日本投降,失败的相当仓促,弄的当时政府都没反应过来,甚至当时喜都还在大力的建设之中,天皇的诏告响起时,会馆里还在响着音乐跳着舞谈论着大东亚共荣。
中央政府没反应过来,苏俄人反应却是超快的,他们一直对这块土地不能忘怀,于是到处树起了红军铜像,到处建起了苏俄纪念碑,大同大街也改成了斯大林大街。
日本的战败不是败于中国,我们要记住这一点,苏俄发兵也不是为了中国,我们也要明白。那些雄伟的纪念碑下埋葬着的士兵更不是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规划的皇宫现在变成了大学,斯大林大街也变成了人民大街,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甚至他比九一八更应该牢记。
我们需要强大起来。
那个时候喜都市区就是今天地铁三号线圈着那片儿,到伊通河为止,火车站以北也有,但面积不大,是军事区。
因为当时废帝只是一个挂名的执政,所以并没受到重视,就安置在了今天的伪皇宫那地方。
32年开始,关东军把司令部从奉天迁到喜都,开始在喜都大兴土木,在当时的市区中心修建了大同路,建大同广场,就是今天的人民路和人民广场。
日本人在广场中心埋设了水准原点石标,以这里为满州国的最中心。
石标后来被毛子挖了,就是现在飞机碑的位置。45年毛子占领这里,改大同广场为斯大林广场,立飞机碑,其实那会儿毛子就是想强占东北全境的。
33年,国联通过决议,不承认满州国,发布公告: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其实是毛子的功劳,他想要呢。
34年,关东军发现民主管理政权在这边不太适用,就立废帝为皇帝,改国号为满州帝国,年号康德。
同年开始计划在今天御花园的位置修建皇宫,并从喜都开始向全东北发起进攻。
这是事实上从1904年后的第二次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日俄战争,只不过毛俄不在了,关东军的对手换成了社会主义的苏俄。
同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静雨任军长兼政委。
35年,关东军占领冰城,把毛子赶出了东北,在关东军的逼迫下,毛子瘘了,以一亿七千万日元的价格把满铁全线卖给了日本跑了。
在35年之前,东北铁路以及铁路延线一直是在毛子手里的,日本只是占领了大联和旅顺。
36年,日本开始由本土和朝鲜往东北移民。当时叫百万户移民大计划,计划移民一百万户五百万人口,但最终也未能实现,到45年投降,共移民六十万户近三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