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佶当然不知道蒙古人有多可怕,也就同意了章援所请,还准备以成吉思皇帝的名义册封合不勒为汗,让他号令草原诸部!
“章援的确不能出镇河东。”赵佶说,“那么谁可出镇河东?”
“臣推荐知枢密院事郑居中出镇河东!”关键时刻,还是蔡京嘴快啊!毫不犹豫的就把郑居中往火坑里面推了一把!
郑居中怎么也没想到蔡京为了自保,居然连脸面都不顾了,所以当时就愣住了。
“郑卿,”赵佶道,“你是知枢密院事,是知兵的,可以去河东主军吗?”
“臣,臣愿意去河东。”郑居中持笏向赵佶一礼,哭丧着脸接下了黑锅。谁让他是知枢密院事呢?说自己不懂军务也不行啊!当了那么多年的知枢密院事,居然不懂军务,骗谁呢?
不过他的反应也很快,马上就进一步说道:“陛下,现在河东诸军都被困在北线的代州、宁化军、苛岚军、火山军、保德军、府州和丰州一带。太原以南几乎没有一兵一卒,臣该如何运用?”
没有兵……
赵佶眉头大皱,怎么会没有兵呢?
也不说原本的旧禁军了,也不说武好古和章援的兵马,光是朝廷掌握新军就有河东、河北各十二将,陕西六将,朔方四将,灵州一将,开封府四将,东南六路有六将,总共45个将。光是战兵就该有二十二万五千人啊!如果再加上辅兵,至少有三十几万人。
怎么就没有兵了呢?
“张叔夜!”赵佶也不去问兵部,直接问都军机张叔夜了,“哪里还有精兵可调?”
“回禀陛下,”张叔夜道,“陕西新征了六将新军(都是后备军)正在训练,三个月后就可以大用了。东南六路有六将兵马,现在已经集中到了海州和徐州。童贯所募集的常胜军有一将,大约已经到达了河东。
另外,朝廷不久前还在开封府以三衙禁军为骨干,新建了二十个将,到年底应该可以上阵了。”
其实武好古主导和推动的军事改革,还是大大增强了宋朝的军事实力。如果不是赵佶和宋朝的军事指挥系统在帮倒忙,耶律延禧早给打败了。
但是即便如此,现在赵佶手中还是有不少可用的兵力。陕西的西军因为建立了一个分级动员的授田府兵体系,所以现在可以很快再组建六将新军。而开封府这边,毕竟有一个步兵学堂可以速成军官,还有标准化的新军建设模式,所以也能很快搭建起二十个将的架子。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建立了一套府兵动员体系,虽然效果不怎么好,但还是可以拉到不少壮丁以填充那二十个将的“架子部队”。
“先把徐州、海州的六个将,还有开封府的一个模范新军将调去河东!”赵佶道,“郑卿,朕命你以知枢密院事总领河东、河北、幽州军务!河东、河北、燕地诸军,你都可以调用!”
燕地也可以调用?
郑居中都有点哭笑不得了。赵佶给他派的军队,要么是还在海州、徐州,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到位的,要么就在陶节夫这个老狐狸手中攥着,要么干脆是武好古的兵马……唯一能马上启程的,只有开封府这边的一个将,区区5000战兵。
……
“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雁门寨周围的山坡上,层层叠叠而立的契丹士兵们发出了高昂的欢呼声音。站在山坡高处雁门寨的城墙上的大辽皇帝耶律延禧,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又一次打败了赵佶的军队,夺取了西陉寨和雁门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雁门关,打开了通往代州州治雁门的通道。
这位大辽天子现在又觉得自己还是挺有军事才干的!至少比赵佶强多了——的确强多了,历史上他至少扛了十几年才被女真人捉去,赵佶则是两年就完蛋了。
所以在这场宋辽战争中,耶律延禧总是能打败赵佶麾下的宋军。上一回是大兵一路南下迫近黄河,在勒索到了500万缗的赔款后还打死了大宋第一名帅高俅。
这一次打得更好,还玩出了穿插包围的花样,指派萧干打出了一个足以写进后世军事教科书的大穿插大迂回,硬是绕到了雁门关守军的背后,夺占了空虚的忻州,迫使腹背受敌的姚雄连夜撤兵,向宁化军、五台山等方向逃窜。耶律延禧还派出了大队的骑兵尾随追击,也不知道最后能有多少兵马推入宁化军和五台山?
总之,宋朝布署在雁门关一线的六个将,又被他一举打垮了!
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大宋河东路的首府太原城了!
耶律延禧正满心欢喜的想象着自己挥军入太原的时候,他的大舅哥萧奉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凑到了他的身边,低声报告道:“陛下,刚刚收到蔚州的军报,幽州军大将韩企先攻占了飞狐口……”
“什么?”耶律延禧猛一回头,死死盯着萧奉先,“你说什么?”
“幽州军的易州都管韩企先率部攻占了飞狐口!”
“怎么可能?”耶律延禧怒气冲冲地问,“你不是说派了精兵驻守飞狐口了?”
“是啊,”萧奉先一脸的无奈,“可是韩企先那厮很厉害……”
“等等,韩企先这个名字怎么那么耳熟?他不会是……”
“他就是玉田韩家的韩企先,乾统二年的进士。”
“他很能用兵吗?”耶律延禧怒视着萧奉先,“这人在朕的麾下根本不会打仗,没有打过胜仗啊!”
“是啊,可到了武好古那边就能打了!”萧奉先说,“而且武好古还有一种很奇怪的大筒状兵器,可以用来崩塌城墙……所以飞狐口才会不守。”
耶律延禧咬咬牙,“马上派人去议和!”
“派去哪里?”萧奉先问。
“当然是燕京了!难不成还去开封府?派萧保先去。”耶律延禧说,“可以把燕地许给武好古,他为帝为王还是天下为公,朕都不问了,以后燕辽两国兄弟相称,平辈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