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肯了,”纪忆笑道,“他是大宋的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只要元晖兄肯把6艘炮船派去交趾沿海,他一定肯给粮食的。”
那是啊,真理都来了,还敢不给?
而且纪忆这厮是臭名昭著的殖民者,肯定还要借力打力,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舰队一起派去交趾沿海,少不得再捞个租界,刮点赔款啥的……
……
谈妥了粮食问题,纪忆和米友仁一块儿下了高塔,塔下面有个亭子,墨娘子和李纲已经在里面坐着了。几个纪家的仆人、女使正在亭子内外伺候,准备茶水酒菜,随时供应。
纪忆和米友仁有说有笑着就入了凉亭,亭中的李纲瞧见他们,笑着就问:“怎地?借粮的事情谈妥了?”
纪忆笑着:“妥了,妥了。幽州军情要紧,总该先供给军前。至于给开封府筹集的200万石,回头去找李阳焕要。”
李纲笑着:“听说李阳焕是朝廷的忠臣,一定会给的。”
“那是自然的。”纪忆笑着在一张矮脚桌旁盘腿坐下。
米友仁也不客气,直接在墨娘子身边坐了。然后问:“伯纪,墨娘子,可愿意去辽东一趟?”
米友仁不仅带来了6艘真理级战列舰,还带来了武好古的请帖,邀请纪忆、李纲、墨娘子一起北上,共商国是。
不过纪忆看来去不了了,他得去找李阳焕要粮食和租界。
现在就看李纲、墨娘子的意思了。
李纲闻言眉头微皱,只是反问:“元晖兄,我只问一点,天下间的士大夫是不是共和国的公民?”
“这个……”米友仁摇摇头,“什么是士大夫?《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若以《周礼》为准,幽州公民皆乃作而行之者,或为军将,或为官员,或为大工、大商、大农。”
“怎可将大工、大商、大农列为士大夫?此不合乎《周礼》。”李纲马上指出了米友仁的错谬。
米友仁笑道:“共和一国,起于天津,天津一市,起于工商。饮水当思源,立国同样不可忘本。
因此共和一国,大工、大商、大农可与军将官员并列。”
武好古将要建立的共和国,讲究权利和义务对等——不可能完全对等,但一定要追求对等。
要不然只有权利,不讲义务,公民之国一样要仆街。
而立国之本,在武好古看来就是国富和兵强。
这不是完全等同的一回事儿,国富等于兵强,或者国富自然兵强的说法,至少在中世纪是扯淡。要不然就没有蒙古、女真、西辽这样的穷鬼国家崛起的可能了,
所以武好古的想法就是将国富当成大工、大商的义务,将强兵当成骑士、府兵的义务。
大工、大商交税达到一定数目即可获得公民权。骑士、府兵则要按照规定服兵役才能得到公民权。
“读书人呢?”李纲干脆点破问题了,“读圣贤书者,是不是公民?”
“光是读圣贤书可不行,”米友仁摇摇头,“必须从共和国教育监认定的大学级学院学成,取得文凭,才能得到公民身份。”
李纲眉头深锁,一旁的纪忆也脸色微变。
还在酝酿中的共和国要排除士大夫的权利,连公民权都不给……
“这不妥吧?”李纲道,“这是要和天下读书人为敌?”
纪忆也道:“大宋可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如果共和国排除士大夫,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会站在大宋一边了!”
纪忆和李纲在武好古那边都够得上元老级的人物!
如果武好古的共和国能一统天下,他们当然要去分杯羹了。
所以听说共和国要把读圣贤书的士大夫都排除在公民之外,两人都觉得不妥了。
纪忆道:“读书人看起来百无一用,但是到底支撑着大宋江山……如果共和国想要取而代之,也得善待读书人啊!要不然,天下读书人群起而战之,共和军能一一平定吗?”
“不仅是能不能平定,”李纲道,“打天下也许用不着他们,但是治天下却离不开他们。难不成共和之国,就只靠几十万拿刀剑的,拿钱袋子的公民?人心怎么办?教化怎么办?天下亿兆生民怎么办?”
米友仁摇摇头,“伯纪、忆之,这事儿你们自己去和家师说吧。现在共和尚在草创,各种规矩都还没定下来呢!”
李纲点了点头,“好,我自当在秋风起后扬帆北上,去和武圣人论道共和!”
……
辽阳府城外,接官亭。
武好古此时正在和北来的潘巧莲、西门青、白飞飞和杜文玉四人,在亭中相会。
他这次要在辽阳呆上不少时间了,估摸着得到明年春暖之后,才能返回天津。到了那时,就要召开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制订宪法,明确国号和国体,选举第一任共和国元老院和政府了。
在这之前,他要在辽阳府和各方学究大儒,坐而论道,先把共和国的各种体制好好论一论。
这个政治体制的问题,可不仅仅是开个议会就能解决的。要不然还要社会科学干什么用?
因为要讨论的事情很多,费时很久,所以武好古干脆把四个女人都接来作伴了。
武好古和她们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见面了,现在是小别胜新婚,自是有说不完的话了。不仅有家里的事儿,孩子们的事儿,还提及了天津市内那些一等一的豪门望族的小算盘——天下为公什么的,大家当然不好反对,可是也不能都为公啊!为私为己也得好好论一下啊。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