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排箫,有骨质、石质、竹质三种。石排箫,以整块的石料制成十三个长短不等的编管,管壁的厚度只有一毫米。这种精确的音律排列与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工,证明了二千多年前天朝古乐高超的艺术水平。
“北堂书钞”对排箫有这样的描述:“像风翼,如风鸣,其形参差,长声肃箫”,陶注云:“其形象风之翼,十管长二尺”。故排箫又称参差、风箫。
第四件是一套七件用失蜡法铸造的列鼎,造型装饰艺术相同,大小依次排列,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王子鼎。该鼎通高不到一米,口径半米多,侈口、束要、鼓腹、平底、三蹄形足,口沿上有两外侈的长方形耳,旁边攀附六条龙形兽,腹部满浮雕的攀龙和窃曲、弦纹。内腹与盖内均柿有铭文。该鼎是南楚的开国皇帝送给幼子熊杰的礼物,当时同样也送给了吴越王熊辉同样的一个,希望他们兄弟二人能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结果结局却让人唏嘘。
王子鼎,共八件列鼎,以代表王子处在一言九鼎的皇帝之下的身份,因为青铜器实在太重,至尊宝只是拿了其中最大的一件。与鼎配套取食铜匕一件。器内壁及底部有铭文。铭文表示了对两个皇子的期盼之情,叙说南楚先皇教育子孙的一些做人准则和做皇帝应该要懂得的东西,可以说熊辉和熊杰两个人的争夺王位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都是他们父亲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让两个小皇子都觉得自己可能当上南楚的皇帝而开始互相残杀。
王子鼎造型呈现平底束腰形的典型楚风。环绕鼎腹的六条立体怪兽,各由两条夔龙蜷曲盘绕而成,采用失蜡法分别铸出,然后焊接于鼎身。细部装饰上采用浮雕、立雕、分铸、榫卯、焊接等技术。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浪漫的题材,这个二千多年前的惊世之作,显示了楚人丰富浪漫的想象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不得不说这渚宫中的乐器是十分丰富的,这又是一件青铜神兽,主体龙首、虎身、龟足、头上以六条蜿蜒纠绕的小龙构造兽角,背部曲形架上立一同样形态的龙形奔兽。遍布全身的龙凤纹饰,以翠绿色的孔雀石镶嵌而成。而背上与腹下的钮与方形的插孔,证明这对神兽是一种乐器的器架。
还有一件嵌红铜画像壶,盖顶附有四个环形钮,壶长颈、鼓腹、平底、高圈足。腹部两侧饰辅首衔环。整器镶嵌红铜纹饰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所刻画的场面形象生动,富于变幻。
该画像铜壶的形制具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同时,凤鸟之鹿角状冠、人面神人、鸟首羽人、鸟状神人又能在楚地文物中窥其源流。这件集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因素于一身,体现两种文化合璧的画像铜壶,既反映了中原文化对楚文化的深刻影响,又表现了楚文化在接受中原文化过程中将自身神秘与浪漫的文化艺术融入其中,展示了楚器工艺的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飘逸流畅的动态美感,从而表现出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传播的互动性。
还有诸多的器物,至尊宝很多见都没见过,依一打包装上大马车,准备让现代的专家鉴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