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军也点了点头,道:“是啊,而且我们出兵东北,是为了收复失地,在道义上也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次为了爪哇护侨,己经弄得清廷相当背动了,如果在我们出兵东北的时候,清廷突袭山东,可以算是冒天下之大不违,光是天下人的口水就可以把清廷给淹了。”
夏博海却摇了摇头,道:“我们不能对此太过乐观了,清廷毕竟是一个封建王朝,不能用正常的政府行为来衡量,庚子国变确实给了清廷足够的教训,但如果其他国家都唆使清廷出兵呢?你们认为慈禧还能沉得住气吗?至于舆论压力,我并不认为可以影响到清廷的决策。因此我们必须真正做好应对的预案才行。”
肖建军道:“我认为即使只有7万军队,我们也完全可以保卫得了山东的安全,首先是这个时候清廷的组织能力很差,在甲午战争中清廷出动的陆军兵力不到10万人;而在庚子国变中,清廷能出动的兵力共计只有4、5万人,而在旧时空里,武昌起义之后,清廷能够出动的镇压军队也只有6、7万人,以此推算,就算清廷来进攻山东,能够出动的兵力绝不会超过10万,因此在兵力上我们并不处于劣势,虽然我们会有一部份预备师,但我相信我们军队的训练和素质,而且清军中有战斗力的也只有北洋新军,但现在北洋新军只有3万人左右,还远远不够;另外我们分出去的义勇军已经在河南地区建立起了稳固的根据地,拉起来的军队己经有12000多人,并且两次击败来征剿的清军,完全可以和我们互相策应,如果清廷真的出兵来进攻我们,正好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其他人听了,也都频频点头,认为肖建军的这个分析有道理,基本可以确保山东的安全,肖建军见众人没有再问了,道:“最后就是这一战的所需要的资金,根据我们的计算,不算前期的投入,从现在开始计算,需要的资金在8亿至9亿银元,折算成英磅,是1亿英磅。明细都打印出来,大家可以仔细看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听完了肖建军的话之后,其他四人也都不禁有些震惊,王云鹏首先道:“需要这么多钱吗?根据财政委的估算,我们今年的财政收入预计也就在8000万银元左右啊,这可是我们一年财政收的10倍。”
肖建军也苦笑了一声,道:“打战就是烧钱的事,我也没有办法,而且确定需要这么多钱啊,不信你们自己去看明细帐吧。”
夏博海也迟疑了一下,虽然他不是陆军出身,但也知道155毫米级别的火炮在陆军中的巨大作用,24门155毫米火炮,由其是能够快速动布置的155毫米火炮,如果运用得当,威力可以超过3倍的125毫米火炮,可以算作陆军的又一张王牌,因此陆军的这个计划确实很不错。但一下要使用这么多现代车辆,即使是夏博海一时也不能决定。
每一样现代设备对华东政府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想使用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向车辆这样的设备,平时用得都十分谨甚,既使是重要工程,一般也不会超过10辆,而陆军一下子就要去30-40辆,不要说夏博海一个人,就是5人组也不能决定的,于是夏博海道:“这样吧,车辆的事情,行政院需要再协商一下。”
诸亚平也知道这个要求的关系重大,也不可能像刚才海军造舰或造潜艇那样,要求夏博海当场拍案决定,因此也没有再纠结下去,继续道:“陆军装备计划中,只有一种武器需要研制,就是装甲列车。虽然在我们穿越前的那个时代,装甲列车早巳经被淘汰了,但在这个时候,装甲列车仍然还是大国陆军的重要武器,由于有了铁路运输,可以使陆军装配舰炮级别的大口径火炮,并且快速机动布置,即可对部队进行火力支援,也可以独立作战,同时还可以保护大型铁路枢纽。在一战的时候,是装甲列车的高峰期,到了二战时候,虽然装甲列车虽然己经衰弱,但在一定的战场环境下,仍然还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而东北地区有中东铁路,因此装甲列车应该是有用武之地的,我们建议马上立项,研发装甲列车,费用可以从陆军分到的赔款费里支出。”
秦铮道:“我不反对制造装甲列车,但你们考虑过没有,山东没有铁路直通到东北,即使是有,我们也不可能让装甲列车经过清廷的区域开到东北去的,那么装甲列车怎么弄到东北呢?”
诸亚平道:“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想过了,可以将列车折成一节一节,然后用船运,也不用建造专用运输火车的新船,就将两艘运输船进行改造就可以了,当然两地港口的码头也需要进行一些改造,便利列车上岸。这样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成本也不算太高。”
夏博海道:“我看这个方案可行,如果有装甲列车助战,当然可以将我们的胜算再提高一层,陆军部可以先作计划和方案设计,由军委审核,然后交给行政院审批。”
诸亚平道:“初步的设计己经做好了,我们整理以后就可以交给军委。”
夏博海笑道:“你们的动作也够快了。”心里到是十分满意,这说明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早就己经开始着手思考应对日俄战争的作战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