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根据地(八)

李壮勇给两支手枪都重新换好了弹匣,然后从石礅后面探出头来,观察敌军的情况,这时天色虽然还未放明,但村里到处都是火光,因此也能够大体看清楚。

而看了一会儿之后,李壮勇也基本看楚了,双方的交火距离很短,大约只有150多米,近的地方甚致只有100多米,如果发动冲锋的话,最多只需要20多秒时间就可以突进到清军的阵地里,不过清军的阵地并不大,因此火力十分密集,而且还在不少屋顶上布置了火力点,形成立体式交叉射击,如果冒然强攻的话,损失肯定不小。

但清军的掩体基本是利用房屋建筑,没有人工修筑的防御工事,因此只用几门迫击炮,既使是60迫击炮轰击一阵就可以轻易的将清军的防线给打跨了,毕竟村里的房屋建筑都是土木結构的。

于是李壮勇吩咐一个卫兵道:“赶紧到后面去找迫击炮连,让他们马上过来,如果全部来不了,至少要调一个迫击炮排过来。”

时间不长,那个卫兵回来,道:“营长,迫击炮连没有进村子,后面的弟兄们也不知道迫击炮连在那里,如果要调迫击炮来,只能回团部去让团部下令。”

李壮勇怔了一怔,也忍不住大骂道:“他妈的,平时不用他们的时候,尽在眼前晃,到了要用他们的时候却找不着了。”

其实李壮勇确实是冤枉了迫击炮连,现在迫击炮连就在村外不远的地方等着命令参战,因为炮军是需要陆军掩护的,而且迫击炮连直属团部指挥,本着火炮集中使用的原则,没有将迫击炮连拆散下放到各营中,只是李壮勇的部队并不知道迫击炮连的驻扎位置,而且义勇军的通讯设备有限,对讲机只能下放到团一级,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现在需要迫击炮时却不知道迫击炮的部队在那里的局面。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义勇军的火力配置不足,而且指挥官的实际经验也有限,傅成航、曹镇宇在人民军时都是刚升到营级军官,正常情况下,至少要在营级磨练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且即使升到了团级,也会定期组织短期培训,传授一些管理经验,但这些条件在根据地都不具备,两人一下子就从营级跳到了团级,确实是有些经验不足,又是第一次指挥这样团级规模的战斗,难免会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

但到了这一步,李壮勇也没有办法,如果现在派人回团部去调迫击炮部队来,至少需要30分钟的时间,就算拖到一个小时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在这段时间内,战场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李壮勇也在考虑着。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通迅兵过来,道:“营长,二营上来了,问咱们那里需要增援,他们从那个方向进攻。”

李壮勇的眼睛一亮,道:“告诉二营,让他们从侧翼绕过去,咱们在这里帮他们牵制敌人。”

“12分钟,太慢了。”傅成航看着自己的手表,摇着头道:“如果是和这个时代的一流军队对阵,12分钟的时间,足够他们在炮击之后重新集结军力,组织防线抵抗了,就算我们最终还是能够突破敌人的防线,也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伤亡。”

曹镇宇劝道:“第一次步炮协同作战,那能就做得完美无缺的,而且我们的军队才成军不到一年时间,能够有这样的水平己经算是很不错了,我们还需要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但这可不是一、二天能够完成的事情,这一次是正好拿清军来练手。”

傅成航也叹了一口气,道:“也只能这样想了。不过我们的炮确实是太少了一点,平时也不怎么好多练,等这一次战斗结束以后,一定要想办法让青岛那边多拨一些火炮过来。”

曹镇宇道:“军委自有军委的安排,我们现在还是先打好眼前这一战再说。”

傅成航是义勇军第一团的团长,曹镇宇是团参谋长,两人都是第二批来到根据地的穿越军官,虽然在根据地里,两人都晋升到了团级军官,但义勇军的素质、条件和武器装配都比人民军要差得多,因此傅成航也经常抱怨。

而且由于义勇军是第一次进行这种步炮协同作战模式,平时训练得也不多,因此步兵和炮兵的配合出现了较大问题,在炮击停止之后12分钟,步兵才突进了清军的阵地前,对于炮击距离只有5公里左右,这个速度确实是很不理想。傅成航也不禁又吐起糟来。

就在这时,一个通讯兵赶过来,道:“报告,一营己经突破了村口的防线,正在向村子内部扩展。”

傅成航和曹镇宇互相看了一眼,傅成航道:“这就突破了村口的防线,也太快了一点吧。”

曹镇宇道:“不管怎么说,取得了突破总归是好事,不过只是突破了村口的防线,估计在村里还有激烈的战斗,所以也不能大意,应该马上命令二营跟上,集中力量,一举击溃清军。”

傅成航也点了点头,道:“不过李壮勇这小子确实是有两下孑啊,到底是在人民军里呆过的,好,命令二营马上出击,增援一营,三营做好预备。”

“啊乞!”

李壮勇打了一个喷乞,擦了擦鼻子,然后大声下令道:“二连在左,三连在右,一连居中,全力向村子中心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