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湖北清军仍然是以火炮开路,因为昨天的战斗证明火炮的密集射击是很有效的战术手段,经过了前面的战斗之后,湖北清军的炮弹还剩下大约一半,而这个时候湖北清军当然也不会再保留,张彪就下令,将所有的炮弹全都打光,一来是加大对义勇军的打击力度;二来也是把炮弹打光之后,清军也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可以轻装突围。当然,清军也没有忘记还有两支义勇军在虎视眈眈,对两路各留下一千军队阻击。
于是湖北清军集中了自己全部的30余门各种火炮,向义勇军的阵地展开了猛烈的炮击,但就在湖北清军的炮击进行了5、6分钟的时候,在义勇军的阵地上,也响起了炮声,而炮弹却落到了清军的炮兵阵地上。
其实义勇军只有一个野战炮连,装配了6门75毫米口径野战炮,论数量当然是比湖北清军少得多,和湖北清军打炮战是肯定打不过的,但抓个机会偷袭一把,却是绝对可以做到。因此在开战之前,野战炮连在阵地的附近埋伏,反正就是6门炮,隐蔽起来要容易得多。
而在清军的炮兵开火之后,暴露了自己的炮兵阵地位置,而义勇军对这一带地区早就进行了认真的测绘,并且绘制了精准的详细图纸,一但发现了敌方的炮兵阵地位置,就可以立刻计算出各种射击单元,于是6门75毫米口径野战炮立刻校准了射击参数,对清军的炮兵阵地展开轰击。
虽然义勇军的火炮少,但射速快,只进行了一分多钟的射击,就打出了近百发炮弹,然后就迅速的撤离了炮兵阵地,这也是炮少的好处,行动迅速而方便。
其实义勇军的野战炮连根本就不用撤离阵地,因为刚才的那一轮炮击,有超过七成的炮弹都落到了清军的炮兵阵地上,这己经足以催毁清军的炮兵阵地了。
由于清军急于打通退回湖北的道路,将全部火炮集中在一起开火,而并没有分散,结果给了义勇军一网打尽的机会;另外清军把所有炮弹也都集中放在炮兵阵地上,而没有按炮、炮分离的原则布置,义勇军的炮击引发了不少炮弹爆炸,形成了连锁效应,结果清军的整个炮兵阵地几乎都被一片爆炸覆盖,火炮被炸得七零八落、而士兵则被炸得血肉横飞,肢离破碎。
清军第一天的进攻就进行得异常的激烈,湖北清军大约是憋足了气,斗志十分高昂,向义勇军的阵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清军的冲锋遭到了义勇军的顽强阻击,组织起猛烈的火力网,打得清军伤亡惨败。
战斗从上午开始,一直打到了黄昏,义勇军的阵地始终屹立不倒,甚致到了下午的时候,清军的锐气终于被残酷的战斗逐渐消磨殆尽,毕竟湖北新军虽然是一支按近代军事制度训练组建的军队,但一来是还带有大量的封建特性,并非是标准的近代军队;二来湖北新军毕竞缺少实战的历练,打顺风战容易,但却难打逆风战。
而就在这时,义勇军趁着清军的一次进攻未果,撤退的时候,向清军发动了一次反击。义勇军的士兵们纷纷久战壕里跃出,尾追着撤退的清军猛扑了过去。结果在义勇军的惊人气势压迫下,撤退的清军顿时慌乱了起来,撤退也变成了一场溃败。好在是清军的阵地也防守得颇为严密,因此才没有被义勇军的反击打散,不过这一天的进攻却被彻底打断。而这一天的战斗,清军阵亡了350余人,另有400余人受伤,损失不小。
这样的结果也令张彪、黎元洪大为震惊,两人虽然没有希望一天就彻底攻破义勇军的阵地,但总也该有些收获,至少可以攻破几个局部的阵地,毕竟清军在兵力上有绝对的优势。当然义勇军这样死守这一条防线,肯定是有他们的缘故,尽管张彪、黎元洪都不是什么名将,但毕竟也是学过兵法的人,匪贼的兵力当然不止是这2000多人,如果其他的军队都赶来的话,正好可以在这里合围湖北清军。
当然现在清军撤出战场,仍然还是来得极的,毕竟现在清军退回湖北的道路还是畅通的,但张彪、黎元洪又都有些不甘心,如果就这样回到湖北,两人的前程也基本就完了,而且进入河南也有10余天的时间,敌匪始终就是只有这2000多军队再和自己周旋,因此多少还存在着一些侥幸心理,认为敌匪的援军未必会这么快赶来,而且今天的战斗,敌匪也不可能全无伤亡,说不定阵地己经是岌岌可危了,只要再加一把劲,就可以攻破敌匪的阵地了。
于是两人经过了半夜的协商之后,终于决定再打一天,如果能够攻破敌匪的阵地,那么就去新野休整,然后再伺机而动;如果这一天还不能攻破阵地,就撤回湖北去。
这一次清军也不再有所保留,而是全力以赴,一开始就将全军所有的火炮,而且也不节省炮弹,全力开火,向义勇军的阵地轰击。
一时间炮弹如同暴雨一样,落到义勇军的阵地上,也让义勇军的官兵们意识到,这一次清军恐怕是要拼命了。清军的炮击足足持续了30多分钟,尽管义勇军挖掘战壕工事,利用战壕的反斜面保护自己,防御敌军的炮火,但清军炮击实在太猛烈,而且义勇军布置阵地的时间有限,因此挖掘的战壕也并不完善,清军的炮击,确实对义勇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而猛烈炮击,对清军的士气提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张彪、黎元洪为了让士兵拼死作战,还设立了督战队,当然也设下了重奖,总之今天要将清军的全部实力都施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