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根据地(十三)

另外大量的南洋商人在山东、上海、天津等地投资,也大大促进了华东政府的经济发展,1903年的财政收入为8613万银元,超过了年中预期的8000银元,和去年相比,涨幅高达惊人的32%。

而且就在12月份,华东政府的融资计划也取得巨大的成功,分别和德国、美国签定合同,在1904、1905两年,在分别分两批次,发行价值为3000万英磅的债券,时间为4年,利率为10%,利息当年支付,在债券时间结束时,本金一次付清。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中,华东政府将获得6000万英磅的巨额资金,用于准备和进行战争,当然,首先是要确保发行的债券能够全额发售出去。

不过华东政府对此也是信心十足,因为一是债券的利率高,一般这个时的债券利率在6-8%之间,10%的利率是相当可观的,二是在名议上债券是为了应对俄国的战争而发行的,而且战争将会在1904年初打响,根据旧时空的经验,日本在战争之初时打得相当顺利,虽然华东政府并不会在1904年初参战,但现在华东政府和日本毕竟是合作关系,因此肯定可以连带着华东政府的行情也被看好,债券的发行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本来华东政府想将一部债券放在英国也发行,但英国政府以时间不足,而且目前英国国內的经济不景气为由,1904年内己无法再发行债券了,如果要在英国发行债券,只能推到1905年。原来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是看日本在1904年里对俄作战的结果而定,日本在战场上打得好,不需要华东政府的帮助,那么就是到了1905年,也会找别的办法拒绝华东政府,以防华东政府借这次战争之机坐大成势;但如果战事对日本不利,需要华东政府出兵,那么英国再全力支持华东政府筹集资金。

当然华东政府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在1906-1908这三年中,每年将支付600万英磅的巨额利息,而在1905年、1909年两年,也要支付300万英磅,本利和共计8400万英磅,而这笔钱只能从战争赔款中收回,如果战争失利,或是没有获得足够的战争赔款,华东政府就将要宣告破产,因此可以说华东政府也是在进行一场国运的豪赌。

1903年就这样过去,尽管这一年里暗流涌动,矛盾交织,各方势力纵横捭阖,各显其能,但在表面上看却是一派平稳和平的气氛,不过既然到来的1904年,矛盾终于将表面化,并且对世界大势的发展,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

当天晚上,光绪下旨,宣李鸿章进宫入对。因为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只有李鸿章才是靠得住的,另外只招李鸿章一个人进宫,也是免得再发生吵架。

其实李鸿章虽然一直告病在家,但外面发生的事情他却是都知道,老实说刚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李鸿章也吓了一大跳,没想到海外华人竟然不声不响的在河南占领了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原来李鸿章估计海外华人要夺取天下,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就是因为山东的地方太小,海外华人要以山东一省的力量来统一全国,至少需要两个阶段的扩张,一是占领山东周边的河南、江苏、河北等也,扩充自己的实力,二是占领南方或北方之地,再进而统一全国,而这每一个阶段大约都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这两个阶段完成之后,至少又需要4-5年来稳固,再加上其他时间,李鸿章才得出20年这个时间段。

但海外华人显然也看到这一点,因此刚刚在山东稳定下来以后,就立刻向周边的地区扩张,而且无声无息,等朝廷发现时,己成了气候,看来自己预估的时间逞多了,海外华人最多15年,最少10年,大概就可以君临天下了吧,当然就算是10年,李鸿章也估摸着自己是活不到那个时候了。

而李鸿章也算准了朝廷会向自己问计,毕竟现在军机处里那几个人有几斤几两,李鸿章再清楚不过了,指望他们拿主意,无异于缘木求鱼,以前荣禄在的时候,也许还能顶一阵,现在荣禄己不在了,朝廷还能指望谁?庆亲王敛财是一把好手,但可惜别的都一无是处,张之洞眼高手低,言过其实;赵舒翘只会见风使舵,至于荣庆、铁良,完全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因此这到头来还是要找自己。

见了慈禧和光绪之后,李鸿章到是胸有成竹,他给慈禧出了两个主意,一是立刻派人去和海外华人交涉,问他们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如果是需要地盘,大可以再封给海外华人1、2个省,虽然这不可能彻底满足海外华人的野心,但至少能让海外华人稳住几年,为朝廷推行新政、编练新军容出时间来,等到朝廷的新政有所成效、新军练成以后,大可以再来收拾海外华人。

其实李鸿章的这个建议就是叫清廷继续装鸵鸟,割肉饲虎,但慈禧却有些动心,原因很简单,慈禧也是快70的人了,自觉得也没几天好活了,能拖一天算一天,等到自己把眼一闭,管海外华人怎么闹腾。当然,李鸿章也是算准了慈禧的心态,才作如此建议。

但慈禧也知道,这个办法并不好施行,毕竞现在满人当中对海外华人的怨气极大,而朝廷不仅不处罚他们,反到要给他们加封地域,那还不翻了天,虽然现在慈禧把持朝政,一手遮天,但也不能和整个满人阶层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