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工业成就(一)

大约行驶了近1小时以后,车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实这里是华东政府成立的华东军事学院,虽然这时学院己经开课了,但建设并没有完成,而且学员也不多,有大量空置的房间和场地,因此正适合日本海归者暂时安置。

下车之后,首先是给海归者办理登记、建立档案,这也是华东政府一惯的管理方式。每名海归者都领到一份表格填写。内容除了基本的姓名、出生时间、性别、籍惯、家庭住址、婚姻以及父母、配偶情况等常规内容,还有生平主要经历,出洋留学时间,就读的学校、专业,俱体学习内容等,并且还有一个在华东政府里工作的职业意向。

而华东政府为海归者提供了8个职业意向选择:1军人、2行政人员、3教师、4医生、5工业、6农业、7建筑、8商业,还有1个选项是由华东政府安排。

当然也有人对海归者进行了专门的说明,设置这一项的目地只是为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但并不是真的会按他们的愿望进行分配,而是根据随后进行的培训,再结合每个海归者的个人性格、能力、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而定。

所有海归者填完了登记表之后,花去了2个多小时的时问,而海归者们选择最多的三项是军人、医生、教师,其中选择军人有145人,占到了全部人数的一半以上,包括这次领队的陈天华、徐锡麟、秋瑾3人都选择了军人,当然这也在意料之中,因为这次组织在日留学生到青岛来,最大的原由是抵击日、俄两国,保卫东北,因此选择军人占了多数也并不意外,而选择医生有61人,教师也有34人,也是多数,而最少是农业,竟然连一个都没有,而商业也仅仅只有3人,选择工业或建筑的分别也只有6人和9人,另外还有11人选择了由华东政府安排。这也说明海归者中大多数人的观念都受中国传统的影响较深,医生、教师在中国传统中都是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但对新兴行业如工业、建筑业的认知有限,。

登记结束以后,又给每名海归者安排房间,办理出入证、号牌并画像,然后发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又像他们讲说了纪律等。房间是按6人一间分配,分上下铺,这一点任何人都没有特殊,包括陈天华、徐锡麟、秋瑾3人也是一样,但同一寝室的人员可以自由组合。

晚饭的时候,才正式举行了对海归者的欢迎宴会,秦铮亲自出席,在宴会上发表了讲话,表示了华东政府对海归者的欢迎,希望每一名海归者都能够在华东政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仅可以为中国富强出力,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日本海归者在上海转换了轮船,又在海上航行了一天,在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到达青岛港,这时华东政府早己派人在港口迎接他们的到来。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然后安排他们到宿舍去。

华东政府对日本海归者是十分重视的,并且己经做好了充份的安置准备,不过上次陈天华、徐锡麟、秋瑾三人到青岛访问时,是在港口坐城市火车到市内去的,而这次并没有领他们到港口的火车站,而是来到丁港口的广场上,只见这里己停放着10余辆奇形怪状的车辆,这些车辆的体型很大,有4个轮子,前端有车厢,镶着玻璃,但不大只能坐2、3人,而后端是一个很大的车斗,到是可以装3、40人,只是在车前并没有马驴一类的牲畜。当然这样大的车,恐怕需要5、6匹马才能拉得动的。

不过在日本海归者中,还是有少数人知道,这玩意叫做汽车,是和火车一样,用机器驱动,不用马拉驴拖就能够自己行走的车辆,而且不受轨道的限制。

虽然这个时代的日本工业还很落后,在欧洲国家中只能免强挤入二流工业国的行列,但汽车工业己经起步了。在1901年的时候,美国loobile汽车公司就在日本东京开设了汽车店,这是日本人第一次亲眼见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工业产品。

1902年时,一位21岁的日本青年内山三郎受loobile汽车公司的启发,用美国车的发动机为动力,自己制造车身,建造了两台实验性的汽车,这也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本土汽车。而日本汽车制造业真正始于1904年,一位叫吉田真太郎的日本人在东京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这就在后来著名的五十铃汽车公司的前身,但要等日本制造出第一台本国的轿车,还要等到1907年。

不过汽车毕竟己经登陆了日本,因此有少量的日本海归者还是见过汽车的,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汽车在未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但也明白这玩意是很先进的东西,只有欧洲国家才造得出来,连日本都造不了。

而迎接的人向海归者们介绍,原来这是华东政府的高刘汽车公司生产出来的最新的,高刘卡车,是来接海归者去宿舍的。

这时高刘汽车公司已经成立了1年大半的时间,而正式投产的时间也超过了一年,但由于引进的技术、设备以及零配件均是德国的成熟产品,而且穿越者对汽车的原理、技术更都了如指掌,甚致比德国派来的技术人员还要理解透彻,因此投产之后不到半年,就生产出了5人座的轿车样车,而经过了一系列的测试、调整之后,在1905年初正式定型,并开始出售,定价是2880银元,目前己售出了22辆,还预定了16辆,其中行政部门共采购了20辆,其余均是穿越者个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