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对马海战(三)

“船长,开饭了,今天可有好菜啊,新鲜的豆芽菜啊。”

平川忠亮点了点头,对端着饭盒的大副青木刚道:“好的,青木君,这里就交给你了,我去领饭。”

青木刚道:“船长,你就去吧,其实根本就不会有事,我们不是已经收到了电报,俄国舰队己经快要开到对马海峡了,弄不懂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守在这里?”

平川忠亮皱了皱眉,道:“青木君,不要抱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青木刚听了,赶忙立正站好,道:“是,船长。”

平川忠亮是侦察船和阳丸号的船长,军衔是中佐,奉命在济州岛东南一带海域巡逻,搜找俄国舰队的行踪,这时己在海上漂泊了10天的时间。按说海军在海上漂泊10余天到也并不算很高,不过和阳丸号是一艘由民船改装的,排水量还不到1000吨,本来船上的空间就不大,又安装了无线电发报机,使船上的空间就更为创促,因此无论是舒适度还是携带的物质都非常有限,船上的生活十分艰苦,10余天的时间,己使全船的人员都疲惫不堪了。

今天由于船上泡生的豆芽发芽了,总算是有一些青菜可吃,对于吃了7、8天饭团就咸鱼的船员来说,不隶于一顿美餐。其实在船上泡豆芽是从16世纪大舰海时代就形成的惯例,因为豆芽生长要求的条件很底,是远航的船只获得蔬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平川忠亮在厨房里领到了自己的那一份饭菜,端到架驶室来。本来和阳丸号上是有一个小餐厅的,但因为要安装无线电发报机,把餐厅给占了,因此船员吃饭就只能在自己的宿舍,或是甲板上解决,而平川忠亮是船长,可以利用自已的特权在驾驶室是吃饭。其实并不是和阳丸号这一艘船,其他的侦察船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在上午10左右时,和阳丸号收到电报,得知俄国舰队己驶过了济州岛海域,驶向对马海峡。当然这份电报并不是发给和阳丸号的,而是和阳丸号正好也在电报信号发射的范围以内,因此也就收到了,不过和阳丸号并没有收到要求他们返航的命令,只能还在这一海域巡视,不过警惕性己大大降低,而且也有不少的怨言。

这时联合舰队虽然己经完全掌握了俄国舰队的行踪,但并没有下令其他位置的侦察船返航,一来是出于慎谨起见,毕竟现在联合舰队还没有和俄国舰队碰上头;二来还要防着华东政府一手,因此东乡平八郎仍然让这些侦察船在海上漂着。

平川忠亮吃完了最后一跟豆芽,还意犹未尽的舔着嘴唇,只觉得这是生平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但就在这时,只听桅杆上的瞭望员发来了警报,西南方向发现了桅杆。

平川忠亮听了也不敢大意,因为他是船长,当然知道自己的任务不仅仅是搜找俄国舰队,同时也有防备华东政府舰队的任务,于是也赶忙扔下了饭盒,跑到了舰桥上,拿起单筒望远镜,向西南方向看去。这时海面上的风浪依旧很大,和阳丸号在海面上起伏不定,但仍然还有一些雾气,目视距离不超过10公里,既使是用望远镜,也只能看出12、3公里的距离。

而只见在远方的雾气当中,确实看到3、4根桅杆的模糊型状,但还判断不出到底是军舰还是民船。平川忠亮下令和阳丸号靠近过去,好看得清楚一些。

大约10分钟以后,平川忠亮又看了4、5根桅杆,而前的几艘船影己经能够看得比较清楚,低桅杆、细长舰体、大斜角飞剪形舰首,这样的舰型在这个时代可是只有华东政府一家,而绝无分号的。

平川忠亮的心里不禁又惊又喜,惊的是华东政府的舰队果真是来了,这对联合舰队来说可绝不是一个好消息,但自己估计是第一个发现华东政府舰队的船长,这个功劳可不小。平川忠亮一面想着,一面向电报室下令:立刻发电三笠号,发现疑似华东政府舰队。

那知平川忠亮的命令刚刚传下,却得到电报室的回复:电报机坏了,电报发不出去。

平川忠亮怔了一怔,骂出了一句日本的国骂,赶忙又下了舰桥,赶到电报室去。其实平川忠亮对无线电一窍不通,就是到了电报室里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在平川忠亮的心理上似乎要好过一些。

而等平川忠亮赶到电报室的时候,只见电报机己被拆下来几块外壳板,两名电报员正在围着电报机不断的这里摸摸,那里动动,另两名电报员则是一脸懵逼的表情站在一边,而电报机不断的发出“滋滋”的声音。虽然平川忠亮不懂无线电,但平时听到电报机发出的都是“嘟嘟嘟嘟”的声音,这个声音显然是不对的。

平川忠亮道:“电报机出了什么故障?”

一名电报员摇了摇头,道:“不知道。”

平川忠亮又问道:“需要多长时间可以修好?”

电报员还是摇头道:“不知道。”

“八嘎!”这样的回答令平川忠亮火冒三丈,又冒出了一句日本国骂,道:“你们都是干什么的?什么都不知道,要你们还有什么用?”

虽然这几名电报员并不是和阳丸号上的正式船员,但现在毕竟是在船上,见平川忠亮发火,一名在检查电报机的电报员道:“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一个小时以前就是这样,什么信号都收不到,什么信号也发不出去,而且又找不出电报机的故障,我们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

平川忠亮又气又急,正要再吼几声国骂,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平川忠亮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从侧边传来,整个人都身不由己的抛了出去,撞到对面的墙壁上,而且封闭昏暗的电报室忽然大亮起来,原来一侧的墙壁被炸开了一个大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