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载涛上前一步,道:“我陪徐大人走一趟吧。”
徐世昌怔了一怔,他到真没有想到有人会和自己一起去,但这时绝不能打怵,毕竟刚才自己大言不渐要找人陪自己同行,现在载涛出面,自己心里虽然不情愿,但脸上,言语上绝不能表现出来,因此笑道:“原来载贝勒愿随在下同行,那可是在好也不过了。就请少川兄先去通告一声,我和载贝勒这就准备动身。”
唐绍仪立刻就明白徐世昌的意思,就是让自己先去通知华东政府,看看华东政府对载涛是什么态度,于是也点头道:“好,我立刻动身。”
见载涛主动请缨,绍昌、荣庆也都十分高兴,一则是为自己解围,二则载涛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也都纷纷表示了赞同。
其实载涛想得到没有那么复杂,完全就是受亲情的主导,光绪、载沣都是他的兄长,虽然他和光绪见面不多,但毕竟是骨肉同胞,而载沣则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兄弟情深,光绪、载沣被人民军俘虏,载涛自然十分担心,而徐世昌当众邀人随自己去天津看望光绪,竞然没有一个人敢应声,载涛心里也颇为激愤,于是头脑一热,才主动提出要陪徐世昌前往。
话说到了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一切都等徐世昌、载涛去了天津之后再作决定。
而唐绍仪首先出城,赶到四方火车站军营,在那里有和天津直接连通的电报线路,可以将北京的情况向天津通报,甚致可以等天津的回复。
果然,电报发出之后,天津方面很快就发来回电,表示欢迎徐世昌、载涛去天津看望光绪,并协商解决北京的局面,同时还保证两人这一行的人身安全,并会安排他们与光绪见面。
收到了天津的回电,唐绍仪也松了一口气,看来华东政府那边是有信心控制光绪,而且这样一来,自己就算不是帮华东政府办成了劝降的事情,但在其中也出力不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于是唐绍仪又立刻赶回北京,向张之洞通报了华东政府的态度。而张之洞听了,也彻底放了心,即然华东政府敢让光绪和载涛见面,那么就说明他们己经完成控制了光绪,能让光绪说出他们希望的话来。
第二天一早,唐绍仪、徐世昌、载涛三人离开北京,在四方火车站搭乘火车,赶奔天津而去。
而他们刚走不久,有人向张之洞禀告,英国公使朱尔典,法国公使潘荪纳来拜访。原来各国公使才刚刚收到消息,知道清廷己经派人去天津了,虽然名议上是去看望光绪,但谁都知道,实际就是去和华东政府协商投降的事宜。只是这样一来却将各国晾在一边,各国希望借调停、干涉之机,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打算也自然破产,因此英国公使朱尔典,法国公使潘荪纳受其他各国公使之托,赶快来拜访张之洞,了解情况,看看还有没有挽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