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也懒得去想,只道:“如此便即刻派到高淳驻防,千余人倒也不少,高淳城小,勉强可守。”
郑智并非不知这江宁禁军无用,却是也知道方腊的士卒也不过尔尔。禁军缺的其实是信念,贪生怕死这个词也是极为贴切的。看得贼兵众多,未战先怯的心理才是这些人逃跑的原因。
但是如今到得郑智接管江宁防务,就不由得这些人敢轻易逃跑了,高淳还留有几十号西军汉子,便是要督军作战的。何人敢言一个逃字,人头便马上挂在高淳城头,与溧水知县、都头的人头作伴。
王汉之听言点了点头,似想起了什么,说道:“郑相公用兵如神,老夫也就不多参与了,一应军务郑相公吩咐就是。今日上午半晌,北边还来了七八百号士卒,说是从亳州来的援军,领兵的名叫韩迁,安排在北城外的空地扎营了,郑相公也可拿来差遣一二。”
“哦,此人我认识,便是亳州兵马都统制,大概是接了枢密院军令,赶来江宁支援的。便一并排到高淳驻防,如此高淳有近两千守军,贼军轻易也攻之不得。”郑智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发往枢密院调亳州兵马的也是郑智自己。
王汉之听言,心中越发安定了许多,郑智话语极为有底气,王汉之自然就有底气。如今江宁无忧便是王汉之最大的欣喜,只要江宁不收兵灾,王汉之当了一辈子的官,也算得保晚节,善始善终。
却是王汉之不知道,方腊事后,王汉之还有功得赏。荣升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其实就是皇家图书馆,在这士大夫至上的大宋,皇家图书馆学士,自然是对官员很大的褒奖。
包拯便有这么一个头衔,包龙图。这龙图也就是龙图阁学士的意思,对于读书之人,受人称一声学士,也是莫大的荣耀。比如三苏学士,老苏学士苏洵,大苏学士苏轼,小苏学士苏辙。
一门三学士称号,老苏倒是沾了两个儿子的光。唐宋八大家,这父子三人就占了三个名额,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那个时代的大宋,也真正是文风鼎盛,安居乐业。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与三苏虽然年龄上下差距很大,但都算得上是同时代之人,其中也包括包拯与司马光、曾巩。这几人的生活互相都还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集。那个年代的大宋朝,才堪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赵佶登基,第二年苏轼离世,第三年苏辙离世,两个兄弟一个享年六十四,一个六十三。这两人便是北宋文坛最后的见证者,两兄弟年轻时候也见证了先辈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洵等人一个一个相继离世。
赵佶当朝的大宋,相比而言,文风凋敝,文人风骨也差得太远。官场之上,再也没有了范仲淹、王安石这等有为之臣。
宋夏战争几十年,宋能在大战略上越来越成功,与范仲淹七八十年前在西北制定的方阵政策有极为重要的关系,也是范仲淹制定了西北的军政制度,才有如今的西北强军与那些军所堡寨。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也是被范仲淹逼得对大宋称臣。
范文正公说了一句话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语传承千年。
王安石变法就不多言了,大部分内容都是极为务实科学的,不论实践过程之中有多少成功、多少失败。但是王安石为这个大宋积累了一个丰厚的国家底蕴。才有如今赵佶能这般肆意挥霍的本钱。
士大夫似乎也分时代一般,大师辈出也是扎堆而来的。大师们陆续走了,大宋变成了如今这么一个大宋,实在可悲。
凯旋的酒宴过去了,宾主尽欢,众人的喜悦都是发自内心的,少了逢场作戏,气氛自然更加热烈。
郑智也喝得酒酣正爽,谢绝了众人挽留,直接出城到军营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