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此时便也在当场,听得朱武说的大事可期,本来想说几句话语,便也止住了。对于这翻天覆地之事,李纲在内心之中也还有纠结。对于李纲这么一个正统的文人而言,忠君之心,本就是从小就接受的教育。
但是李纲对于郑智的支持,也是竭尽全力的。随着郑智经历的这么多事情,便也越的坚定。
这就成了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矛盾,这种矛盾只在李纲内心深处。听得那赤裸裸的大事可期,李纲多少也还是有些觉得刺耳,便也不再言。
一方面为这燕王府的内政竭尽全力,一方面又还有那固有的一些理念难以彻底崩塌。这便是李纲。与那曹操麾下的荀彧倒是有几分相似,荀彧为曹操鞠躬尽瘁,又对那摇摇欲坠的大汉有一份固有的忠诚,便也死在这其中的纠结里。
李纲倒是不会死在这纠结里,但是纠结是必然有的。
最近郑智的耳边,这种赤裸裸的话语,倒是越来越多了。吴用说过,鲁达说过,朱武也说过。便是那怀安一战,军将们大声呼喊的“万岁”,众人也见怪不怪了。
“明日里点一万铁骑,某先出,到河间停两日,再去西北。再点两万骑随后,不需快马,正常度便是。”郑智便也是知道这一趟西北必然是要去的,却是也有一点其他的想法。
吴用闻言问道:“殿下这般是为何,三万骑一起快马加鞭去西北就是,如此才能威慑折可求那厮。”
郑智摇了摇头道:“而今缺粮草,某带一万铁甲先去,便是看折可求到底如何想。若是真要开战,那便再让后续之军加赶来。若是能并不血刃,便也免得大军白跑一趟,节约一些人马粮草。”
郑智的想法便是知道那折可求能投降女真人,未必不能投降于自己。刘正彦没死,折可求哪里有资格与自己争锋,折可求显然是一个能审时度势之人。折可求兴许还当有一个委曲求全,再寻时机的念想。
更何况郑智在西北军汉心中,早已是那主心骨一般的人物,这一点是折可求比不上的。郑智若是溃败千里,折可求倒是有可能成事,郑智得胜而回,折可求也当好好思虑一番。
快马奔驰,便要备上无数的粮草供应马匹消耗。马步慢行,粮草自然节约无数。甚至健马在路边也能吃个半饱。这便是区别。几万匹马,出了真正有草场的地方,口粮的消耗当真是一个大问题。重要性甚至不在人的口粮问题之下。
几万骑兵来去纵横,对于中原王朝与势力来说,负担之重,可见一斑。
大军西北走一趟之后,还要继续南下,粮草更是重中之重,便也怪不得郑智如此节省。
吴用闻言,对于郑智所说的“兵不血刃”自然是不相信的,一个人起了野心,便也不可能收得住,所以开口接道:“殿下,那折可求野心已露,必然不会束手。即便折可求当真如此了,必然也是奸计在其中,就如谋害小刘相公一般,诈降来谋害殿下。殿下可不得轻信于人。”
“轻信?”郑智微微一笑,有道:“那你是不知这位折相公是如何能屈能伸。”
“殿下,必要诛杀此子!”朱武也开口说道,便是怕郑智真如吴用所言,落入了折可求的诈降之类的圈套之中。
郑智闻言,面色一正,却是不再答话。折可求的是死路还是活路,便在折可求请刘正彦远猎之时早已注定了。若是没有这件事,生死倒是二说。
这件事情的关键不是折可求能不能活。关键在于如何兵不血刃之下平定西北这一场可能生的混战,之后才是折可求生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