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兵便威逼着百姓和绿营兵攻城,在手持利刃的八旗兵威逼下,百姓们和绿营降兵只能哭嚎着向城头发起了攻击,凡是迟疑不前则都被八旗兵弓箭射杀。
在城下清兵弓箭手的压制下,城头的明军忍受着极大的伤亡抵挡着百姓们和绿营兵的攻城。八旗兵的弓箭射的太准,凡是敢从垛口露头的大都会被箭矢射中,守军们只能举着盾牌遮挡面门去和攻城者厮杀。
好在百姓们的战斗力不强,想攻上城头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要再守上一个时辰就到了天黑,守两天的任务就算完成。就在守军们暗暗松了口气时,数十名八旗锐士夹杂在百姓们之中开始了攻城,这些人都穿着重甲外面罩着百姓的服饰,让不敢露头的守军根本无从判断出来。
而城头的箭矢对穿着重甲的这些人威胁不大,很快便有十几个八旗兵冲到了城头,对守军大肆砍杀,很快城头竟然被杀出一片空地来。
刘肇基大惊,带领手下家丁冲了过去,和爬上城头的八旗兵杀在一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算把八旗兵赶下了城头。
夜晚终于到来了,攻城的清兵缓缓退去。刘肇基清点军队时,悲哀的发现,三百家丁一日的功夫战死了一百多,五千手下死了八九百人,士气低落之极。这让本来还打算坚守些时日的刘肇基生出了退意。
既然任务已经完成,那就撤退吧,若是等到清兵大部队到来,再想撤退也不可能。
趁着夜色,固镇城门打开,刘肇基带领军队撤出了固镇。
明军的突然撤出大出清军的意外,白天还在激战,怎么夜间就撤了?可夜间也无法进行追击,只能等到第二日天明。
第二日蒙古骑兵对撤退的明军展开了追杀,在五十里外追上了疲惫不堪的明军,一番交战之后,只有刘肇基带着少量家丁突出了重围,剩下的军队惨遭清军屠杀
参谋司制定的应敌之策看似保守,却是最稳妥的方法。毕竟在野战上,现下的八旗兵可谓无敌。
在另一个时空,多铎部清兵四月五日自归德南下,十七日就到达扬州,然后四月二十五日攻破扬州,五月初九渡过长江,五月十四日南京投降。
清兵也就在扬州打了数日,其他地方都是不战而降,其进兵的速度也就是行军的速度。
而若是能够想法迟滞清兵的进兵速度,在路途中拖些时间,然后扬州再死守数月,只要把时间拖到七八月份,南方潮湿炎热的天气将会使清兵不战自溃。毕竟这样的天气不是生于北方的满鞑所能适应。而另一个时空,后期满清攻打南明之战,攻打福建两广贵州云南数省,基本上用的都是绿营降军,八旗兵不适应南方气候是重要的原因。
至于那些杂牌军将领肯不肯听话,总督府也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首先这些将领被派往泗州宿州一线驻守,是不可能带家眷的,将领士兵们的家眷大都还在大明的治下,若是他们投降,其家属肯定受到牵累。
而对于胡尚友张天福、张天禄这些四川乃至北方的军队,其家眷就算是朝廷也鞭长莫及,总督府则许诺,只要其能完成守城的任务,哪怕是折损了全部的兵力,在平南军中会安排同等甚至更高的职位。
现在的大明可不比另一个时空的弘光朝廷,平南军也不是另一个时空的江北四镇,朝廷的威信还算挺高的,陈越相信不会出现另一个时空明军纷纷投降那种局面。毕竟,现在朝廷一切欣欣向荣,平南军也算是战无不胜的强军,在对阵满鞑,对付闯贼,平定叛军上,表现出了极强的战力。有总督府有平南军在扬州为后盾,事情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这些军队将领都世代是大明的军人,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投降异族。
而在另一个时空中,也不是全部的南明军队都不战而降,有好些将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乃至壮烈殉国,如刘肇基、马应魁、史德威、黄蜚等。
四月八日,清兵先头部队外蒙骑兵到达宿州,守卫宿州的总兵王之纲不战而逃,使得陈越大怒,命令沿途守军捉拿王之纲,押解扬州明正典刑。
守固镇的总兵刘肇基以宴饮招待为名,在酒席上把王之纲拿下,吞并了其军队。王之纲被押解扬州处死。
王之纲本是开封守将,当清兵攻来时一路狂逃,从归德南逃宿州,被江北总督府委任为泗州守将,如今终于为他的逃跑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