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不看好

明末好女婿 任国成 2217 字 9个月前

去年时,顺军还在北方,北方连年战乱天灾,百姓对大明早已失去希望,顺军三年不纳粮的口号深入人心,这才有了百姓们箪食壶浆相迎,这才有了明军纷纷归降。

而现在顺军接连战败,丢失了北京丢失了山西陕西,丢失了襄阳德安,仓皇逃到了武昌,顺军无敌的形象早已在天下人心里破灭,明军也不会再害怕和顺军对阵。

左良玉之所以不敢抵抗带兵而逃,只不过是过于看重手中的军队不愿轻易折损而已。可是大明军队可不仅是左良玉,还有陈越、黄得功这样敢战的将军,南京城还有十多万京营。

大明的南方远比北方富裕,百姓们的日子勉强还能过的下去,对顺军的热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所以,李自成和牛金星可能太过高看自己,而轻视了明军。

轻敌则败,对千里攻打南京,顾君恩心里并不看好。可不看好又能如何?已经没有人肯听他的了。

和顾君恩一样对攻打南京不看好的还有一个郝摇旗。别人不知,郝摇旗知道明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孱弱,至少明军还有一个陈越,对陈越手下的平南军的战力,郝摇旗知道的最多印象也最深,一点也不敢轻视。

据上次刘能所说,陈越已经当了江北总督在扬州经营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想当初,陈越只有西山镇屁大的地方时,都能拉扯出一支千人的军队,现在有了整个江北数府之地,治下数百万的百姓,一年的时间,他能练出的军队又有多少?上次刘能说目前平南军已经有了十万大军,十万有些夸张,六七万肯定时有的。

若是这六七万军队都有当初西山军那种战力,别说顺军这支师老力疲的军队,就是江对岸的数万清军八旗兵在平南军面前也讨不了好去!

所以,刘能对大军此行并不看好。

左良玉带领大军水路并进顺流而下,留下一座依然在燃烧的武昌空城,城内的青壮男女都被左军挟裹而去,留下的只是嗷嗷待哺的老弱病残。

左军号称八十万大军,真实军队也就二十多万,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挟裹的青壮百姓。从这点来说,左良玉的行为已经和闯献之流别无二致。

郝摇旗手下只有三万刚整编的军队,靠着一股气才打败了左良玉派去的军队,面对全军撤退的二十余万明军,哪里敢去追赶。遂在武昌城外驻扎,派人过江去向李自成报信。

汉阳城中的李自成自然看到了江对岸明军撤退的情况,虽有心追赶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战船渡江。等到郝摇旗调自己手下的二百余船只过到这边时,顺军才开始渡过长江。

除了在汉川抵挡清军的刘宗敏部,在汉阳府的顺军连同家眷十五六万人,花费了五六天的时间,才算完全到了对岸,而又过了两日,刘宗敏才带着残兵败将来到了武昌,他再一次被清军大败,四万军队只剩下不到两万人。

李自成到达武昌之后,对此次攻下武昌的有功之臣郝摇旗进行了封赏,封其为制将军、沔阳伯,官职只在级别最高的权将军之下,更是有了伯爵的爵位,郝摇旗吞并的刘芳亮部军兵还是由郝摇旗率领。现在大顺正是危亡之时,李自成表彰郝摇旗的目的在于提升全军之士气,鼓励大家奋勇杀敌。

武昌城的物资被左良玉抢劫一空,顺军又离开了自己的地盘,粮草补给很成问题。李自成只能下令暂时在武昌驻扎,同时派出十多支军队往各处征粮。

现在已经逃到了长江南岸,武昌汉阳一带的船只大部分被左良玉带走,小部分在顺军的手里,追赶的清兵虽然厉害想越过浩瀚的江水也不是那么容易。

顾君恩再一次向李自成建议,大军不要在武昌逗留,而是挥师南下,向岳州府、长沙府进军。

“岳州、长沙、常德皆鱼米之乡,又和荆州隔江相望。我军占据了这湖广之地,往东可攻伐江西,往南可攻伐两广,只需要积蓄实力,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挥师北上,再往中原和满鞑争锋,岂非比不远千里攻打南京要强?”

顾君恩神色激动的谏道。